秋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有許多美好的事情等著人做。散文和詩,最襯這個溫柔的季節。
1.我的阿勒泰
? ? 之前讀過李娟的《冬牧場》,她文字里的世界是純粹的、明快的。她寫最接近自然的自然,最接近人的人。這本書里的文字,全都與她在阿勒泰的鄉居生活有關,讓人體會到遙遠的阿勒泰角落里一些寂靜、固執的美好。長期生活在鋼鐵森林的我們,怎能不羨慕騎著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路過一個有瑪瑙的地方;隨便找處平坦的草地一躺,身子陷入大地,舒服得要死,看著安靜甜蜜的云不知不覺睡著,睡過一整個夏天也不會有人來打擾;參加盛大的彈唱會和鄉村舞會,在平靜和繁忙的小賣部里驚覺自己的身體里是有舞蹈的,而不是為著疲憊、為著衰老、為著躲藏的呀;在過年那天,把家里的三條狗也帶上,一起穿過村子進入荒原,去最遠的——遠得從未去過的地方看看......
2.四個春天
? ? 看《四個春天》同名紀錄片電影時,內心住滿了一種化不開的溫柔。導演陸慶屹只是一個懷舊然而記憶短暫的平凡人,對他而言照片是他的日記,記錄下柴米油鹽中的煙火氣,為滾燙的人情心下動容。拍攝電影零基礎的他,卻耗時6年將自己平凡生活中的溫柔景象剪成了最美的電影——“北漂的人,只能在春節回家,那時油菜花開了,日里夜里香氣浮動......這就是四個春天里發生的事情”。
3.兩地
? ? 我鐘愛的女作家林海音,在五歲時隨父母離開臺灣來到北平,在城南定居下來,度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并以那里的生活寫下來膾炙人口的《城南舊事》。多年之后,她得以返回臺灣。一個是小時候的心靈故鄉,一個是充滿鄉愁的泥土故鄉,于她而言,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地”,她的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兩個地方。《兩地》收錄了她在北平和臺灣的散文,是她心里最彌足珍貴的回憶。
4.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余光中先生的一本詩集。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我想大部分人熟知余光中大概都是因為那首《鄉愁》吧。余光中先生也談到,大陸的媒體常稱他為“鄉愁詩人”,而實際上余光中先生已成詩千首,以鄉情與懷古為主題者不下百首,詠嘆其他主題的還有很多。” 之所以取名為《白玉苦瓜》,余先生有個很有格調的陳述——生命的苦瓜成了藝術的正果,這便是詩的意義。短暫而容易受傷的,在一首詩里,變成恒久而不可侵犯的,這便是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