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知楊過深愛小龍女,
卻不知楊過亦深愛郭芙。
楊過愛小龍女,勝過愛自己的靈魂。
楊過愛郭芙,勝過愛自己的肉體。
除此以外,并無差別。
——是為題記
人性是個怎樣的東西,是個足以去研究一生而且絕對得不到最終解的課題。金庸花了幾十年時間,通過塑造了上百個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民族、不同喜好、不同經(jīng)歷的人物形象對人性加以探討,得出的結(jié)論卻往往在“江湖理論家”這一極端游手好閑的階層的重重推波助瀾下成為更加復(fù)雜的“悖論—謬論二元交替互換”理論體系——舊的理論一旦形成就會招徠數(shù)不清的別派理論家的激烈挑戰(zhàn),他們常見的招數(shù)有“引金據(jù)典”、“博古通金”、“砍樹”、“拍磚”、“罵街”等等,然后舊的理論很快就被推翻,新的理論便在此基礎(chǔ)上迅速建立——于是原本并不復(fù)雜的事情就這樣越來越復(fù)雜了。。。筆者本著重在參與的良好用心,希望通過解構(gòu)來自《神雕俠侶》中的若干重要事件以及數(shù)條隱性線索對這個洋溢著各式情感類型的故事進(jìn)行一些主觀上看來比較客觀的分析,從而嘗試性地創(chuàng)造出(或者重現(xiàn))一些可能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過)的意義(exnihilo)。
《神雕》其實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些將愛情當(dāng)做畢生事業(yè)并且看起來很靠譜的江湖人物,在機(jī)緣巧合之下相聚,演繹了一出將愛情奉為真理并且看起來一點也不靠譜的瓊瑤劇,但是依然很成功地騙干了所有人的眼淚,最終使得“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特別鳴謝尹志平先生為本故事做出的巨大貢獻(xiàn))”這一愛情信條深入人心。其中有個叫楊過的少年,通過追求一個類似于信仰上的神明形象(小龍女),最終成功地擺脫了心靈上的弱點在情感上的投射形象(郭芙),的過程,最具備研究價值。
我們先從楊過的角度來分析郭芙的形象。
那一年楊過1歲,他在“打獵”后像往常一樣高高興興回到自己的窯洞時卻幸運(yùn)地在門口邂逅了李莫愁和郭芙。當(dāng)時9歲的郭芙雖然年紀(jì)不大,但是已經(jīng)很好地繼承了江南美女黃蓉的外形基因、莊園主黃老邪的貴族氣質(zhì)以及桃花島特有的神秘感。這樣一個內(nèi)里復(fù)雜外在活色生香的小姑娘對于“小乞丐”楊過來講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是一種沖擊,以至于如果不是李莫愁狠下殺手,楊過幾乎忽略了早已躲進(jìn)窯洞的程英和陸無雙。這是郭芙出場時的形象,也是楊過對她的第一印象。
不過沒過多久這個印象就迅速隨著桃花島上的兩場打架而毀滅了。第一場架是因為兩人斗蟋蟀,本來不打算抄書的,但是此段實在精彩:
。。。郭芙見自己的無敵大將軍一戰(zhàn)即死,很不高興,轉(zhuǎn)念一想,道:“楊哥哥,你這頭小黑鬼給了我罷。”楊過道:“給你么,本來沒甚么大不了,但你為甚么罵它小黑鬼?”郭芙小嘴一撇,悻悻的道:“不給就不給,希罕嗎?”拿起瓦盆一抖,將小黑蟀倒在地上,右腳踹落,登時踏死。楊過又驚又怒,氣血上涌,滿臉漲得通紅,登時按捺不住,反手一掌,重重打了她個耳光。郭芙一楞,還沒決定哭是不哭。武修文罵道:“你這小子打人!”向楊過胸口就是一拳。。。這一場以楊過逃跑終結(jié)。
第二場則是眾人熟知的“比武”一段,結(jié)果依然是以楊過打輸而告終。這兩場架看起來不過是小孩子的打打鬧鬧,幾年一過,必然隨著幾個孩子的長大而成為笑談,但事實是,這些小事成功地傷害到了楊過脆弱而敏感的心靈。對他來說,郭芙的人生是完美的,因為她有的,他都沒有!郭芙有個聞名天下的巨俠父親,他卻連父親的面都沒見過;郭芙有個智謀武功俱臻一流的美女母親,他的母親卻早早地憂思成疾撒手人寰;郭芙有一整座的私人小島,他卻只有一間無人問津的破窯洞(還遠(yuǎn)在嘉興);郭芙有一雙通人性的白雕,他本來還有一只很厲害的蟋蟀,卻又被郭芙踩死了;另外還有老瞎子、大小二武,他們都是屬于郭芙的,而且這些人還都偏偏那么討厭自己。兩相比較,郭芙處處比過自己,在她面前楊過幾乎沒有任何出頭的機(jī)會——這種心理,學(xué)術(shù)上有個概念叫自卑。
沒錯,表面看起來不可一世的人大多自卑,楊過因為郭芙而自卑這一點從他們第二次碰面起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郭芙二次出場時是在楊過、耶律齊等人共同對敵李莫愁的那個山谷里,她人未到雙雕已出,楊過一見關(guān)于桃花島的東西心里就虛,百忙中戴上了毀顏不償命的人皮面具,這是一處細(xì)節(jié)。恰恰這時楊過失去了小龍女,四處尋找不得見早已身心疲憊,眼見郭芙看向自己的眼神里盡是鄙夷不屑,憊懶頓生,連招呼也不愿打,索性避而不見獨自走了。這期間有一段楊過的內(nèi)心活動描寫,簡直與《絕代雙驕》中小魚兒隱姓埋名逃亡江上的那三年里的某一天,碰巧遠(yuǎn)遠(yuǎn)看見鐵心蘭與花無缺暮春出游時的心情如出一轍,傷心、仇恨、嫉妒、自卑、、、
處于逆境中的少年男女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劣勢放大。楊過看見的郭芙(1歲)已不再是記憶中那個驕縱蠻橫的小丫頭,而是長成了一個顏若春花的美貌少女,卻忘了自己本來就是個迷倒眾少女的美少年(如:程英、陸無雙、完顏萍。。。等。。。);眼見她劍法奧妙,配合二武竟打退了李莫愁(其實李莫愁是忌憚郭靖夫婦未出全力),卻忘了自己拖著陸無雙孤軍奮戰(zhàn)赤練仙子已經(jīng)好多天了。等到自己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又會忍不住立刻跑到對方面前去顯擺,其實在意的不是自己設(shè)想中的“面子”,而只是出于尋求喜歡之人的肯定和仰慕的一種心理需求。
不久,楊過在目睹了北丐西毒事件之后,整個人仿佛脫胎換骨,很多過往的看法都改變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別人看重也好,輕視也好,于我又有甚么相干”,從這里開始,楊過不再因為自己可憐的身世和不堪回首的幼年經(jīng)歷而自輕自賤,這幾乎是他成長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轉(zhuǎn)折點。也正因此,楊過才會出現(xiàn)在大勝關(guān)英雄大會上。很多人都認(rèn)為楊過在大會上出手“教訓(xùn)”霍都是為了意外重逢的小龍女,可是設(shè)想一下,如果小龍女沒有出現(xiàn),難道楊過就一定會袖手旁觀而毫無作為嗎?其實重點根本就不在楊過會不會出手,而在于他為什么會來?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要去戲弄郭靖一番?抑或,是為了告知黃蓉北丐在華山絕頂辭世的噩耗?似乎都不太符合楊過的性格。但是反觀他后來的表現(xiàn),一切就很明顯了。在華山上,因緣際會,楊過得到了當(dāng)時兩大絕頂高手北丐西毒的點撥武功大進(jìn),下山之后尋找小龍女也不再是那么緊迫的事情,似乎往哪個方向前進(jìn)都可以。那么,為什么不能去跟幼年的對頭切磋切磋呢(在此之前,郭芙伙同二武擊退李莫愁對楊過來說是個尖銳的刺激)?并沒有多么特別的目的,就是想逞逞威風(fēng)難道不可以嗎?
事實上此時的楊過對感情一事并沒有多少完整的概念,不要提程英、祝無雙,就連他對小龍女的感情階段也只是剛剛從“師父”向“情人”的方向轉(zhuǎn)變,更何況是向來不和又多年未見的郭芙呢?當(dāng)他們在大勝關(guān)正式再見時,楊過曾因為郭芙令人驚艷的外貌一度心動甚至臉紅。但是當(dāng)他習(xí)慣性地輕浮舉動用到郭大小姐身上時卻碰了老大釘子,郭芙畢竟不是程英陸無雙之流,她的冷漠反應(yīng)立時將兩人的關(guān)系又拉向谷底。這件同樣微不足道的“小事”為之后更大的矛盾埋下了引線。不久,楊過在英雄大會上一展身手,更為他的師父(未婚妻?)龍女士奪得武林盟主之位,郭靖慰懷之余要將郭芙嫁給楊過。楊過牽著小龍女的手,想都沒想一口回絕(后來幾經(jīng)推敲,不要講此時的楊過還不知道他對郭芙的感情,即使知道了,估計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回絕)。矛盾由此開始。。。
下面開始從郭芙的角度來分析楊過的形象。
事實上郭芙對楊過的第一印象還是很不錯的,因為楊過的長相遠(yuǎn)遠(yuǎn)超過二武兄弟,而且他不會武功卻還很勇敢地抱住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來救助程陸二人,可是說相當(dāng)威風(fēng)了。
可是,楊過卻處處傲慢,不留情面,孤僻!他本來就比郭芙大三四歲,比大小武也大一兩歲,但是他從來不會讓人,這對郭芙來說絲毫不能忍受因為從小到大向來不曾有人違拗過她的意思。于是沒過多久,楊過就在郭武三人的集團(tuán)攻擊下敗陣,并被遣送終南山——徹底脫離了郭芙的視野。
當(dāng)楊過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楊過已經(jīng)是個俊朗少年,郭芙對他很有好感,擔(dān)心幼年時的往事會令他心存芥蒂所以處處以禮相待,甚至將自己的少女心事與他分享。但是沒想到楊過不但沒有給她合理的建議,反而出言輕佻無禮至極,全不似二武的敬若神明千依百順,于是楊過的新形象大打折扣,甚至連幼年時也不如。
可是當(dāng)她見到楊過美若天仙的師父時,她還是嫉妒了,沒來由的嫉妒了。當(dāng)他看見他打敗霍都和達(dá)爾巴的時候,她忍不住要去欣賞他,以至于當(dāng)郭靖在慶功宴上提到要將她嫁給楊過的時候,她慌亂地沒了任何主意,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或者應(yīng)當(dāng)有什么樣的心情——最重要的是,這期間她徹底忽略了之前一直縈繞糾結(jié)在她心里的二武。就在她還沒捋清楚情緒的時候,楊過拒婚了,而且還冒天下之大不韙要娶他的師父為妻,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在宋朝,被拒婚比被強(qiáng)奸還要羞,同時師生相戀是要判死刑的——也就是說楊過寧愿去死也不愿意娶她為妻),這件事成了郭芙有生以來最大的陰影。
而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的斬臂事件,事實上真的只是意外,如果換一把劍,可能楊過也不至于成為殘疾人,所以說其實是小龍女間接害了楊過。因為淑女劍是小龍女心生猶疑后送給郭芙的,而郭芙恰恰是為了還劍才會與楊過發(fā)生沖突。這就是為什么明明大錯鑄成但是郭芙卻從來不將此事歸咎于己的原因,當(dāng)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認(rèn)為楊過偏偏要愛戀自己的師父,實在自輕自賤,大有不屑與輕蔑的意味。
郭芙對楊過的態(tài)度直到第二十九回“劫難重重”中被楊過救出火海之后那一段才發(fā)生質(zhì)的轉(zhuǎn)變:“她二人站在高處,武氏父子、郭芙、耶律齊五人從溪水中隔火仰望,但見他夫婦衣袂飄飄,姿神端嚴(yán),宛如神仙中人。郭芙向來瞧不起楊過,這時猛然間自慚形穢。”原來楊過幾次三番仇將恩報,每一次都會讓郭芙覺得他是有意在她狼狽時刻出手露面逞英雄,不但沒有感激反而覺得更加羞辱,直到親眼目睹了楊龍二人看淡世事,恩怨情仇不縈于懷仿若神仙眷侶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即使是仰望楊過也根本不夠資格。自小累積起來的自尊心轟然奔潰了。自尊心奔潰的同時才猛然發(fā)現(xiàn),那些年的種種別扭,種種矛盾不過都是因為受虛榮心的驅(qū)使,自我膨脹而引起的,當(dāng)障眼法土崩瓦解的時候才得以看清擺在眼前的事實。只是,一切似乎都太晚了。
總結(jié)一下,這兩個人的情感轉(zhuǎn)變過程也很蒙太奇的。
楊過喜歡郭芙的時候,楊過不知道,郭芙也不知道。
郭芙喜歡楊過的時候,楊過不知道,郭芙也不知道。
楊過不再喜歡郭芙的時候,郭芙知道了,楊過依然不知道。
楊過知道這一切的時候,知道與不知道已經(jīng)沒有絲毫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