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我不行,直到后來勇敢地去做了以后,才發現其實并不難。
鄉下的孩子見識短,是因為你壓根沒有接觸的機會。所謂的環境是第一位的,沒有那種氛圍,你哪來的感受。憑空臆想,只能算是望梅止渴。
走出那個充滿泥土氣息的小村莊,才會一點點地發現這個世界的全貌。困在角落里的,也就只能坐井觀天了。
但有些事在還沒發生時,會有一種隱形的恐懼,這種無緣無故的害怕是對于未知的好奇,或許就是恐懼本身。說白了,就是擔心失敗會給人帶來的挫敗感,導致后來的自卑或是自暴自棄。
有的人跌倒了,就會再爬起來,搓搓手,繼續前進;有的人就不行了,失敗了一次以后,一蹶不振的病態,毫無斗志的埋怨起生活了。世上哪有這么多容易的事,要是人人都走得安安穩穩,那還要醫院干嘛呢?
鄉村里原本是沒有公交的,課本上說的那些公交禮儀,我們只會看著書本表演出來。回到家,問爸媽他們公交是什么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你以后長發去城里就知道了。
后來,村里的幾條主干道都換成了水泥路,跑在上面再也不會有大俠的風范了,塵土飛揚的背景只能在田野中了。于是,緊接著就有了市際公交開進寧靜的小村莊。
早上六點,清脆的汽笛聲打破鄉村的靜謐。那些懶起的鳥兒也會被驚醒。去縣城辦事的鄰居早已換上了整理的衣服,頭發為數不多的頭發也梳得油光閃閃,然后再夾著公文包,儼然一副村主任的樣子。
坐上車了,你才會知道什么時候去讓座、買票,你還得告訴售票員你的目的地是哪里。 慢慢地長大了后,去的地方遠了,才會想起當初第一次坐公交的經歷。當時還是冒險著坐車的,因為不管去哪里,都是陌生的地方。
由于高中離家較遠,我只能選擇住校。每次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都舍不得睡去,總是想坐在副駕駛的位子上,欣賞窗外的美景,尤其是那流動的畫面,好像就是一場動畫片。
鄉村來的孩子,在縣城里了,你得學著講普通話的。盡力地脫去土里土氣才是融入城市的入門,這樣以后才能和縣城里的同學打成一片。原以為縣城里的學生會講普通話,我還刻意地練習了許久,以防在認識新朋友時不知怎樣回答。
可事實呢,這里的人也都是和我們差不多,一個鼻子,兩個眼睛,但有些方面,確實存在著差距,或許是沒有做過農活的緣故,他們大多水靈靈的,沒有太多的風吹日曬,我們只能是黝黑的皮膚,干裂的嘴唇還不時流血。
既然來了,咱就信奉“既來之則安之”,反正是學習的,又不是比賽生活的。
課堂上,大家都是一樣了,不管是課后他們的補習班搞得怎樣,咱就是抓住課上的內容,課后反復做題,為的就是能趕上他們。超越就不說了,保持跟得上大部隊就算是善莫大焉了。
學習的勁頭鼓足那么久,期末也該收獲了。
領獎時,你會發現,呀!原來我也可以的!我們并沒什么差距啊,甚至有些同學還沒我厲害呢!
其他的事我們比不了,只能把這件事作為唯一驕傲的事,或是自大地沾沾自喜。
不去競爭,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與強者之間的差距。
假如我還是呆在了普通班級的話,就不知道培優班里的真正學霸。有時大人會勸我們“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但我想,不去鳳群里走一遭,你怎么會知道你是雞還是鳳呢?留在了雞群,你就已經放棄了成為鳳的機會。
不去試試,怎么不知道鳳頭也是可以爭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