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于紛繁的社會之中,面對每天雜七雜八的瑣事,湊熱鬧的買買買似乎能給予我們繁忙亦或是無聊的生活一些樂趣。然而囤積太多東西又發現我們即使被物質包圍著,卻依舊沒有想象中的安全感,反而越來越浮躁。買了很多東西便需要空間來儲存,亂亂的家實在不是我想要的,隨機又買買買很多收納用具來進行收納。
極簡主義這個觀念雖一早就有所了解,但是行動上卻有所延遲。直到今日,才恍然大悟,為什么我買那么多收納用品,家里卻依然沒有整齊美觀。還是東西太多了呀。
受到上一代人的囤積癖的影響我也是這種喜歡囤積各種沒有用的東西的人。比如我的奶奶不僅不喜歡扔東西,在外面看到別人扔的東西還會往家撿;而我的母親則是沒有用占地方的東西全搬回奶奶家的這種思想。面對上一代人這樣的思想,我必然也是受到一些影響的。她們沒有將東西固定放在某一個地方的意思,東西都是亂糟糟的,然后有時候要找一樣東西,就要把家翻一遍。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我小時候的時候有一次,我的父親在整理抽屜時將一坨他自認為沒有用的面紙扔進了老家的炕里(就是農村不用煤氣灶用柴火燒來炒菜的炕),結果有一天,奶奶發現抽屜里那團面紙不見了,就問我們,最后我們從一堆被燒盡的灰堆里找出了奶奶包在里面的金戒指。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我年紀不大,但是卻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自此之后,我不敢隨便亂扔家里的任何東西,因為報紙上面可能會有他們接電話時隨手記下的不知是否重要的電話;雜志里面可能夾著錢幣或者郵票,面紙里可能會包著貴重的小件物品......
之前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囤積是一種病”。那是一種心病,一種渴望從物質里獲取安全感的心病。
想想現在舍不得扔東西的心情,其實可能是在舍不得當初購買它時所花的那些錢,然而錢已經花出去了。你卻不喜歡,徒留著也只是占地方以及浪費。不如以其他方式來處理它們,比如把它們出售或送給喜歡它們的人,也可以捐給別人。
記得之前大學畢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大學四年囤積了多少的東西。比如軍訓時的衣服,軍訓結束的時候有人來收衣服,價格極其便宜。當時的自己卻是舍不得出售,想著留個紀念;比如爬泰山后帶回來的登山棍,也是想留個紀念;比如已經不喜歡的衣服,即使不穿也舍不得扔掉的衣服。。。。。這些我之前舍不得扔掉的衣服最后都迫于離家太遠,東西太多而無法帶走而被扔掉了。想想自己那時扔得扔,賣的賣,又寄了一大包回家,結果離校的最后一天還是一個人扛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拖著行李箱,仿佛承載了我滿滿的大學四年時光那般沉重。最后乘坐十二個小時的火車到家以后,掀開行李箱,拉開大大小小的包,我不由地感嘆道:“我好像帶了一堆雜物回來”。
那些被我丟棄的東西似乎也并沒有對我后來的生活有任何影響。所以現在的自己開始能送掉的東西送掉,該扔的就扔,扔掉舊的回憶,扔掉對物質的執念,減少東西的購入。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都需要斷舍離,我相信我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