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迷上看攝影,倒也不是以前就不喜歡,而是被一個事件所刺激。 單位系統內部征集有關工作生活、社會事件、風土人情、大美自然的攝影作品。同事到我這里來問有沒有相關的圖片,可以編輯上報。我于是掘電腦三尺,翻出這幾年工作生活中的圖片,以為能有一兩張可用者。然而,幾經努力翻找出勉強入目照片,和平時見到的有故事有美感的攝影作品相比,太自慚形穢了。我有的只是生活的普通記錄,雖然是一種留影的見證,終究不是作品。 所謂作品,必定是有些意味兒在里面的。不論是美景抑或是人物,不用說話,圖片會告訴你,從中可以見到動人心魄的美景,看到百態生活中的故事。最近看了一組西藏的風景圖片,炫白的雪峰、碧藍的天空、透徹的湖水,一個個迎面撞擊而來。
雖然沒有身臨其境,但帶來的視覺沖擊和心靈的洗禮,讓我更加心馳神往。這可稱之為作品。這樣的攝影,首先得了自然的厚愛。人們說,到西藏,隨便快門一閃,一個景色即入鏡頭,就是美。 去西藏,無心插柳便得好成果。被攝的主體很有特點,能喚起強烈的情感。在人物攝影中,作為主體的人往往也是有特色的。網上流傳了一組圖片,一名吉林動畫學院攝影系的大三學生,用三年時間四進大涼山,拍攝了一組彝族人的日常生活。偏遠山區,閉塞、落后。這里居住的彝族同胞,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一貧如洗,他們勤勞樸實。作者用他的鏡頭記錄這里人民的真實生活,從未照過婚紗照的人們穿上了潔白的婚紗、從未到過天安門的孩子歡呼雀躍、很少有全家福的人們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臉。
他免費送給他們照片,對物質極度匱乏的村民們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滿足。在這些作品中,技巧有限,紀實更多,但一個個人物都在述說故事,讓人感動。 這些特定的被攝主體,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畫面性和故事性。而對于司空見慣的景色和人物來講,還必定講一點攝影的技巧,構圖、光線處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當然,一副好的作品,必定是在構圖和光線的綜合作用下,被攝主體的有效呈現。見圖即有震撼、有體會、有感動。無需文字,一切盡在圖中,細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