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的第一座城市是“豐鎬”,在關中。八百里秦川,悠悠歷史古城一座座,古跡遍地毋庸置疑,一個個時代更迭,遺跡就如同雜燴美肴一樣湊在這片土地上,錯綜復雜,耐人尋味。除了陵墓、宮殿這些大型、成片的遺址,散落各處的古跡,遠到6000年前新石器時期的先祖村落,依稀可見,近到明清官府留下的建筑石碑,古韻猶存,這些遠遠近近、大大小小的歷史見證,同樣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同樣點綴著古都咸陽西安。這一趟,我們未能走遍,只挑了其中一二,匆匆走過,在匆忙中,感受歷史,在匆忙中,至少去過。
沙河古橋遺址
? ? ? ? 這是一個被二度廢棄的地方。在咸陽秦都區一個僻靜的村莊邊,一座只剩下部分木樁的古橋,孤獨地存在著,這是一些站立了20多個世紀的木樁,千年不倒,千年不朽。沙河古橋遺址,是80年代附近村民淘沙時無意發現的,據考古學家研究,古橋共有兩處,一號古橋是現今被保護起來的,建于戰國末期,毀于秦末,有火燒痕跡(都說又是項羽那把火),二號古橋發掘后又回填保護,據說建于西漢初期,毀于王莽之亂。沙河古橋,是現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木結構橋梁,那些殘存的木樁都為原木,有楠、杉、樟、柏、松等多個種類,其中已保護起來的一號橋共有橋樁106根,橋長106米(保護起來的有85米),寬22米,算得上很大的橋梁,有人說是皇帝往來各行宮的專用橋梁,真假難辨,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它必是在秦大一統的國家意識下,修建了包括秦直道在內的多處控疆萬里、縱橫八方的大型交通網的真實寫照。而秦末一號橋被毀后,西漢又在同樣的地理位置上,建起二號橋,可見這個地方是很被皇上重視的交通要道,據說,這里不僅是古時咸陽長安通往上林苑等皇家園林的必經之路,更是“西南絲綢之路”和“沙漠絲綢之路”的分叉口,是長安城連接大西北、大西南的鎖鑰,被稱為“萬里絲路第一橋”,遙想秦皇漢武浩浩蕩蕩的帝王車隊從此橋經過,張騫持節從此帶回西域的各種新鮮物品,我就要站在他們曾經走過的地方了,想想都有些小激動,所以當知道它在僻遠的城郊時,我還是決定前往,誰知,它幾乎已被時代放棄,連那些飽經滄桑的橋樁,都無緣一見。
滴滴打車,地圖上定位很模糊,司機都快迷路了,輾轉繞進一個小村莊,崎嶇的沙土路,差點以為到不了,終于在接近正午時分,總算來到大門口。這里本來政府是有用心經營的,利用古橋遺址,建了個古橋遺址風情園,除了那些木樁展,外圍還有水上樂園等游樂設施,但估計是太僻遠,加上大家對木樁也沒什么興趣,風情園逐漸敗落,最終被廢棄,無人售票,無人看守,有種人去樓空的凄涼感
走進大門,便是一條泥濘土路,兩旁栽滿柳樹,不見人影,有幾塊破陋的風情園指示牌,往水上樂園的方向望去,一座特難看的假山,根本沒有水。
旁邊圍墻內有個養馬場,幾匹棕色馬被拴在樹干邊,寂寞得很,想這種神奇的動物,在古時候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每個朝代都有專門的養馬場,那種養馬場才是真正的養馬場,眼前這種,馬匹寥寥無幾,無精打采
?
1992年4月20日立的碑,也許當時這里也曾熱鬧一時,眨眼20幾年過去,破陋不堪
接近橋樁保護區,路面終于不再坑坑洼洼,曾經的人工綠化,荒廢后植物自然生長,有種整齊里見隨性的感覺,沒有人,幽幽靜靜,郁郁蔥蔥,倒是一個散步的好地方
吃了個閉門羹
特地繞到后面看看,一堆荒土,不知是不是回填后的二號橋,感覺應該不會這么隨便荒在這里不管才對,遠處還有堆垃圾山(還好不臭),哎,曾經幾代皇帝眼中的交通要地,如今卻成了個鳥不拉屎的垃圾廢棄點
?
從網上找了張圖片彌補遺憾,保護區以前開放給人參觀的樣子,想起陜歷博里面那個秦公一號墓的棺木,這些木頭比起兵馬俑里頭那些幾乎不見蹤影的木制車駕、兵器手柄什么的,簡直太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