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jīng)意間看到胡歌的一句話:閱讀和寫作讓我可以拋開煩惱進(jìn)入豁然開朗的另一個靈感之地。
的確是這樣。有的時候,不敢去想象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文字我們該怎么活下去?很多人說,有面包吃總不會餓死你,而我覺得光有面包沒有文字,那樣活著還不如死了痛快。
世界上不會有比書籍更忠誠的朋友,也不會有比書籍更不計較的朋友,當(dāng)然也不會有比書籍更能慰藉己心的朋友。
很喜歡它的安靜,你需要時它就在那里,你不需要時它就在那里等你。你可以從它那里汲取無數(shù)你需要的知識,而它卻默默無聞地只知道付出。你開心時它愿意陪著你,你不開心時它依然默默陪著你,有的時候你真的會喜歡上這個朋友的無私。
人對讀和寫能夠產(chǎn)生依賴,其實是很有福報的表現(xiàn),因為那樣的你找到了一種踏踏實實的活法,無欲無求,只戀文字。
南懷瑾在寫《楞嚴(yán)大義今釋》前,糾結(jié)了很久,總是在想要不要動筆。因為他是大家,考慮的問題甚多,怕自己一言不慎,學(xué)術(shù)思想貽害他人。他說:如果沒有真知灼見,切勿只圖一時快意舞文弄墨。南師作為一代宗師,不敢孟浪之心可見一斑。
而我就沒他那種壓力了。我對自己的認(rèn)識清楚的很:第一我這輩子就是個小百姓,只是不巧能依靠自己的勞動能把自己和兒子養(yǎng)活了,這我已經(jīng)感覺到很幸運(yùn)很幸運(yùn)了;第二我這輩子都無緣證得大道,因為我看《楞嚴(yán)大義今釋》看得非常的累,覺得理解很困難,如果說讓我去花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去實證,我覺得自己做不到。
既然我只是個小小的俗人,那么我干嘛不俗俗地活下去呢?想吃肉就吃肉,想喝酒就喝酒,想碼字就碼字,想放屁就放屁......只要不傷害到別人,那么我的言行舉止就是適度的,我縱容自己的一點就是想完全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活下去。
昨天老同學(xué)在我朋友圈中留言:欲望放心間,信仰放身邊,落葉劃過窗前的莞爾,鐫寫你“自成一派”的風(fēng)骨。我回復(fù):哈哈,毒(獨)門(毒)派,謝謝懂得!
仔細(xì)想來,我也真是個獨門獨派,很多時候總是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好像覺得窗戶外邊的世界與我無關(guān)。我是個律師,但是我從心里厭惡紛爭,我也憎恨人們的想不開。屁大點事,吵的天翻地覆,鬧得不可開交,有啥意義呢?
所以我常和朋友們提說:人是要離開地球的,所以該干嘛干嘛。朋友批評我說:就算有一天要離開地球,但是那也不能總把離開掛嘴邊吧。她聽見了我的話但是她沒有明白我的想法。“無常”這個觀念你是要時時刻刻念叨著的,有了這個觀念的警醒,你沒有想不明白的問題,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昨晚一位朋友發(fā)來微信,說另一個朋友的父親去北京看病,結(jié)果病沒看好,心梗去世了。之于我的朋友這絕對是個沉重的打擊,她想過美國會對朝鮮開戰(zhàn),但是絕對沒想到父親此行會離開自己。至親的突然離世,會讓一個人變得恍惚很久,看不懂很多東西的同時,也會看明白很多道理,真正的會去思考無常,會去感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也就那么回事兒,何必活得那么在意了?
所以能吃能喝能睡已然很了不起了,不要總?cè)ハ胝忍煜律n生那些大事,那些問題不是誰能輕易拯救了的,人應(yīng)該先拯救自己。拯救的辦法就是活著要簡簡單單,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不要認(rèn)為這個很容易,實際上在這個地球上,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困了但是卻睡不著,最后得了嚴(yán)重的抑郁癥,從此苦不堪言地熬日子。
這么看,我還是幸福的。只要打開電腦,想寫個豆腐塊時,我就會琢磨選哪張圖片、用哪個題目更為合適,只要如此,我就覺得很舒心。別的欲求在這個時候我么有,只是把自己所思所想靜靜地變成文字給兒子留下來。
臨了,又想到我那位詼諧多才的老同學(xu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