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生活是圓的,人也是圓的——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

? ? ? 楊百順叫楊百順時,可謂是諸事不順。

楊百順叫楊摩西時,也沒明白自己從哪兒來?是誰?要去哪里?

楊摩西叫吳摩西時才21歲卻換名換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吳摩西叫羅長禮時他走出延津,是逃避也是絕望。

? ? 《一句頂一萬句》是我第一次看劉震云先生的長篇小說,此前看過他的短篇小說《一地雞毛》和《單位》,這兩篇小說展現了城里人的無奈和心酸,而《一句頂一萬句》則體現了農村人的苦辣和悲歡。全書人物眾多,基本每一章都有新人物的出現,但是人物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事件與事件之間也有著因果循環的關系。比如楊百順小時候為了看羅長禮喊喪而丟了家里一只羊,被家人趕到街上碰到理發的老裴,誰知陰差陽錯救了老裴。多年后,當楊百順也想提刀去殺人時,一個同樣不敢回家的孩子,同樣的一段對話,救了楊百順一命。這讓人不禁感嘆,生活是圓的,雖然一直向前滾動,但事件卻是循環往復的發生。幾十年前的吳摩西假裝去找跟別人私奔的吳香香而走出延津,幾十年后的牛愛國同樣是假裝去找跟人私奔的龐麗娜而走到延津,這一走一回是幾十年的銜接與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僅生活如此,在世上生存的人也是圓的。每個圓是不可能嚴密地貼在一起,只有點和點的接觸,所以每個人又都是孤單的,沒有可以說話的人,心中的痛苦無法排解。楊百順小時候的私塾老師老汪講“自遠方來不易樂乎”,徒兒們以為遠道來了朋友,孔子高興,而老汪說高興個啥呀?恰恰是圣人傷了心,如果身邊有朋友,心里的話都說完了,遠道來個人不是添堵嗎?恰恰是身邊沒有朋友才把這個遠道來的人當朋友呢!“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吳摩西如此,牛愛國也如此。靈魂上的孤獨無法排解和消除,只能逃避或另找生活的依托,他們的孤獨全在不確定的追尋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句頂一萬句》中的人物和余華《活著》中的人物都是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農民。《活著》中的富貴是命運的悲慘,一個又一個親人的離去,最后剩他與一頭老黃牛為伴,但至少是有個伴呀!與福貴的妻死子亡相比他們可以說是幸運許多,但是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著他們,不斷地逃離。他雖叫摩西,卻和《圣經》里的亞伯拉罕沒一點相同,既沒有神的指引,也無處可去,卻必須得走,這是他的命,而且無人可說。“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往哪兒去?”可能有的人窮盡一生,也回答不了這三個問題。

?太多的人執著于從前而不斷的重蹈覆轍,將生活過成了圓的,太多的人一生只為尋找,而逃避,最后將自己過成了圓的。“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這是曹青蛾的人生感悟,可能也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