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同事推薦的,可以作為博弈心理學的入門書來看。開始看覺得很有意思,概念解釋的比較清楚,例子也很有意思,還配有插圖。越往后看,越覺得有水分,感覺是結合了實際,但對于一些感覺類的用數字去量化的時候,覺得例子不一定實際,只是為了佐證觀點。同時,后半部分確實有些燒腦。
書的整體結構分成六章:博弈心理學基礎和支配型策略,納什均衡,各種靜態博弈,囚徒困境,動態博弈和實用博弈學。下面整理一些自己覺得比較關鍵的概念:
博弈論的基本要素:局中人(為了爭取最大利益而行動,不會產生誤解和設想錯誤),策略,收益
博弈論的種類:1.按采取時機,分為靜態博弈(同時采取行動的,比如囚徒困境和石頭剪刀布等)和動態博弈(有先后順序的,比如棋類,麻將等);2.按合作關系,分成合作博弈類(打車均攤等)和非合作博弈類(斗雞博弈,囚徒困境等);3.按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非完全信息博弈;4.利益的關系,分為定和博弈(有一定比例,零和博弈(輸贏)就是一種典型定和博弈)和非定和博弈(比如銷售額的競爭)。
博弈的表現形式:策略型的收益表(矩陣)和展開型的博弈樹形。
支配型策略:在博弈中,存在不管對手采取什么樣的策略,總對自己有利或不利的策略,對其他策略都形成支配的策略。
強支配型策略:不管對手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己方的某一策略都可以獲得比其他策略更大的收益。
強支配策略博弈:1.先用矩陣收益表分析,看是否存在強支配型策略;2.存在的話,選強支配策略;3.但要明確,選了強支配型策略,也不一定獲得最高收益。
納什均衡:所有局中人都采取了最有策略,沒有更優策略。對自己選擇的策略感到滿意,對于得到的結果也不會后悔。對手收益不會減少,自己收益不會增加,誰也無法單獨改變策略的狀態。雖然博弈中的所有局中人都做出了最優反應,但不等于所有局中人一定都能獲得該博弈中的最高收益。(兩兄弟分100萬遺產的例子)
一個博弈中存在多個納什均衡,如果想實施自己希望的納什均衡,還需要采取一些額外的策略。
自己拋棄一些選項,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強烈意志和堅定決心的策略(兩車相撞的斗雞博弈中,拔掉方向盤),讓對方看到自己“無路可退”,讓博弈朝向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
帕累托最優: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效益的狀態,而納什均衡是個人滿意度最大的狀態。有些博弈中,兩者一致,有些博弈,兩者不一致,比如囚徒困境。
在囚徒困境中,局中人相互協作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但是,局中人會合理地考慮自己的利益,放棄協作而選擇背叛,以追求個人的最高利益。
在不斷重復的囚徒困境中,自己不應該先選擇“背叛”,但當對方選擇“背叛”時,我們應該馬上“背叛”,而當對方選擇“協作”后,我們應馬上選擇“協作”。
在動態博弈中,采取從結果往回分析的方式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的方法很有效,這就是逆向歸納法。
總之,這本書,有點繞,就像上學時看著老師做應用題一樣,看的時候都會,自己解的時候才是真正考驗你會不會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