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北貝
今天,被一個朋友說自己是學生思維(此處并不是說學生思維的不好),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學生思維?
大概很多人上學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每天要學習什么,做什么作業……都是老師來安排和告訴我們的,從來沒有主動去問老師我們明天上什么課,后天呢或者遇到難題,都是等著老師解答,而非主動去尋找,去探索,去發現解決方法。所以,導致自己沒有了主動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從來都是被動的。說實話,我到現在都還是這位朋友說的,缺乏主動性,遇到問題總是尋求幫助或者擱置,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去獨立找解決的方法。
而現在,沒錯,作為一個社會人,身邊已經很少有像老師那樣的人陪伴著我們,為我們解決疑難雜癥。所以,要培養和發展自己能夠解決問題的邏輯與能力,清楚每做的一件事是不是經過自己思考過后才做的,這件事做了有沒有意義,以及怎樣去做好這件事(方向和方法)。凡事,不要問為什么,而是要問,我怎樣才能做到。多思考,多實踐,努力突破以前的思維,換一種思維方式:不要坐等有人來主動告訴你如何做事,要積極主動的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許這樣才能更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才能夠在這個城市里殺出自己的一條血路,才能夠不辜負自己曾經付出的血汗……
如果此刻的你仍然是學生思維,沒關系,我們慢慢來,試著改變,找到適合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終究會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