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我看到了黃河。
黃河,果然很黃。除了她的寬廣,一點看不出這是我國第二大長河,更不像書中所寫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在高速上,我看到它,絲毫感覺不到它在流淌。它似乎只是一面浩大的明鏡,躺在那里,無聲無息。而家鄉的小溪流,嘩啦啦,日日夜夜,汩汩作響。
那年十一月份去南京,站在長江下游,走在步行橋上,長江默默無語,只有清風吹過的漣漪,一圈圈泛起。若不是她的浩大廣博,是感覺不到她的存在的。我想,這應該就是靜水流深。我們中國的成語,高度濃縮,卻又蘊含著極豐富的內容。每個成語里,都是一個豐富的世界,一份風流的傳奇。
靜水流深——是的,看到長江黃河,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靜靜的流水到底有多深。因為她總是默不作聲,不舍晝夜,專注于自身目標,矢志不渝向大海流去,無論途中有多少礁石阻擋,她都不忘初心。她比小溪更闊大,比湖水更厚重,但卻不炫耀,不張揚,潤物無聲。
記得暑期看的《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文壇伉儷錢鐘書與楊絳先生,著作等身,多年來筆耕不輟。錢鐘書先生以《圍城》躋身大師行列,而楊絳先生,也憑借翻譯《堂吉訶德》而代表我國出訪西班牙,享受皇家禮遇。但他們夫妻二人,面對記者朋友幾次三番的試圖采訪,都毅然回絕。不是無情,不是擺架子,只是喜歡靜靜地,鉆研學問,在自己的天地里,默默耕耘,做不問世事的樵夫。他們相敬如賓,生活極簡樸,一日三餐更是平淡,他們在細碎的光陰里,把自己沉淀,再沉淀。他們如同眼前這一江春水,流入大海。正如當代北大教授錢理群先生,耄耋之年,賣掉家中房子,搬至養老院。他稱,自己最適合養老院生活,有大量時間可用來寫作,而且不用再操心做飯等日?,嵤?。他坦自己現在只用做三件事兒——休養身體,寫作,跟朋友聊天。寫二三文字,交二三知己,飲茶,研究文學,參禪,侍弄花草,這樣的生活,多一些,再多一些。我們或許不知道他們這些人,但他們的成就,卻足以在歷史長河中,飛珠濺玉,激起千層浪。靜靜地,只是向前。不說話,只是積蓄力量,這樣的人,才最有力,最強大!
愿此生,做一池靜水。只是埋頭積蓄力量……
——2017.9.8秋已至,夏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