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州參加班主任培訓回來后,李鎮西老師的講座中,有三句話時不時從腦海里蹦噠出來,第一句話是,“無論現在你班上的孩子表現如何,成績怎樣,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一百種可能!”第二句話,“對于所謂的‘問題孩子’,如果你眼中只看到了‘問題’,便會頭疼;如果你眼中看到了‘孩子’,便會心疼?!钡谌湓挘白屓藗円驗槲业拇嬖诙腋!?。
一、收獲好故事
故事以一張兩個實驗班“優生”和“差生”合拍的照片引入,讓我們判斷誰是“優生”,誰是“差生”,這哪里分辨的出來,分明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故事里的“優生”,一路遙遙領先直至考上重點大學、后來成了“中國機長”的飛行員吳鏑,與每每上課便如屁股上長釘一般坐立不安、考試得分個位數、連拍班級合影也需要被老師“摟住”以便能控制他不搗亂的調皮搗蛋大王、初一便因為學習跟不上而轉學去踢球、如今成了四川省足協教練的張凌,你能說誰比誰更“成功”呢?李老師說,在人生的天平上,他倆都是等值的。
故事里還有一個“問題學生班”的“差生”――宋怡然,當年上學時弱小、靦腆、內向的一個小女生,拍照從來都是邊邊上最不起眼的地方,后來初中畢業讀了職高,再后來機緣巧合,居然成了一名激情奔放的搖滾歌手,還定居到了美國,還是自己作詞、作曲,還開演唱會……
——我的天!這完全突破了我想象力的極限!
還有一名公交車司機的故事等等,所有的故事都傳遞給我們一條信息,“無論現在你眼前的這個孩子表現如何,成績怎樣,他的未來,都有一百種可能”。這種教育觀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為我曾經的狹隘、短視、急功近利而羞愧。
二、思考好教育
什么是好教育?我的看法是,作為一名教師,真心為孩子的成長、長期發展乃至終身發展考慮,尊重眼前的這個孩子,不僅僅因為他成績好,而是除了成績,把每個孩子都看成一個有尊嚴、有個性、有豐富內心和獨立思想的“人”來看待的教育。
我做的好嗎?不好。我曾時不時戴著“有色眼鏡”唯成績論看個別學生,我曾腹誹班里的“問題學生”那么多,我曾抱怨自己運氣那么差,想讓分走的學生居然還留在我的班上……
我的心好像被蒙蔽了,是的。我只看到了“問題孩子”的“問題”,我的心中有成績評比、有量化積分等等等等,卻唯獨沒有看見“孩子”,所以我痛苦、焦慮,我埋怨、斥責家長怎么給我送來這樣一個孩子。我既沒有用真感情多接近孩子,走進她們的心靈,也沒有足夠的智慧研究眼前的這個“難題”。
好在我有所觸動,有所思考。班里有幾個“問題孩子”,我再看他(她)們時,我的心態在變化,我盡量給她們一個善意的、包容的環境,我嘗試了解她們的原生家庭,我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情況,去詢問她們種種離譜的做法背后的原因,誰不想變好呢?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向上、向善、向好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屬于她自身的成長和成功。
班上的杰、澤,我觀察很長時間了,每次第二節下課,除了檢查自己座位周圍的衛生,都主動去打掃別的同學座位的衛生,這不是我要求的,而且天天如此,不刻意為之的舉動常常在我心里蕩起漣漪,多好的孩子??!我只是在心里感動、感慨,為什么不能每次都夸夸他們,大夸特夸,夸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夸他們愛勞動,夸他們勤勞,夸他們善良――還記得三年級的一次語文公開課上,澤說,我長大想當一個小丑,因為可以給更多的人帶來歡樂和幸福,多么純真的心愿!而這些品質,不是作為一名社會人最寶貴的特質嗎?這不應該是教育最真最美的一面嗎?
想起李老師提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同行提出的一句忠告:
“請記住,遠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為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養人,培養丈夫、妻子、母親、父親,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養未來的工程師或醫生。”
也想起另一句話,“把班上的孩子當成未來的“兒媳婦”或是“女婿”來培養,你想讓你的孩子將來遇到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就照此目標去培養。”大概這也是好的教育。
三、付出真行動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這句話在講座中反復提到,也成了很多李老師的學生的人生價值觀。“人們”可以是父母、愛人、孩子、同事、學生,也可以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我是否“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老感覺自己是一個不會表達情感、不會和人表達親密關系的人,我決定改變一下,也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出差在外,老公發來圖片,領著兩個孩子去白河濕地公園玩,晚飯又帶倆娃兒吃西餐,我趕快回復“真棒,一人帶倆兒娃,厲害啦……”在帶娃兒這件事上,他確實有進步,夸幾句是否可以讓他的幸福感更強?帶娃兒更有動力?
即時給老媽打個電話,問問近況如何,表達女兒的關心和牽掛,是否也能讓她的幸福感更強?讓她感受到有個女兒真好?
晚上給婆婆打電話,溝通給女兒買衣服的事情,親昵的稱呼“媽”多喊一喊,當著兒子、女兒的面多夸夸奶奶對他們的好、對他們的付出,老人的幸福感會不會更強一點?
兒子放學坐在桌子旁不寫作業,東張西望到處找吃的,我就親手撕開一個面包,遞他手里,滿滿愛意的囑咐并要求他先吃再寫,相比以前我的做法,我這樣做是否讓他感到有這樣的老媽很幸福?進而寫作業更用心?
對待同事朋友真心相待,見面時的微微一笑或是一聲招呼,有困難時,力所能及范圍內的最大幫助,多換位站在對方角度上思考問題,真實的、正直的、善良的、積極的、熱情的為人準則,是否可以讓教育同行感受到“因我的存在而幸?!??
對待家長不盛氣凌人,咄咄逼人,相互尊重,家長遇到問題跟我一起溝通商量解決,為孩子的成長助力,會不會讓家長感受到“因謝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對待學生,比如周周發了一條挺讓我感動的朋友圈,讓我覺得我對她的付出,她還是有所接收的,雖然我經常批評她;在我發了一條視頻動態,她就夸我“老師真美”,我一條條用心的回復,會不會讓她改變那么一點點,會不會讓她覺得“因謝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真行動、真付出、真感情是可以用心感受的到的。來吧!一起,“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
借一句話結語:
我并不領先,但我在行進中;
我比不優秀,但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