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樞拆古文】|《漢書》《資治通鑒》
漢武帝之張湯,主父偃
原文
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
乃遂族主父偃。
翻譯
因此,張湯雖然掩飾的很好,生性猜疑多嫉,不能公平公正,可是,還是(因為懂得投其所好)博得漢武帝的贊譽。
于是株連主父偃。
解析
文深:并不是文學功底深厚的意思,而是把自己掩飾的很深的意思。
主父偃,作為漢武帝的幾個弄臣之一,他本身是有政治才能和思想遠見的,所以,他也是唯一一個受重用的弄臣。
可是吧,自古書狂人,到處都有,隊伍里多一個主父偃也不是不可以。
他有多狂呢,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一語成讖,他還真的是死于五鼎烹(捂臉))!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生下來沒有高官厚祿,大不了死了就享受五鼎烹殺的待遇(五鼎烹,也是有職位的人才可以享有的死刑。)
這句話,如果句子中的語氣不太好理解的話,和這句話相和的有一句俗話:大不了砍頭掉下來,碗大個疤,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這樣說,是不是可以理解了。古訓有云:君子謹言慎行。這樣的張狂,除了能吸引眼球之外,更多的是透露出自己的乖張。
于是,在他的建議下,漢武帝分藩國,遷茂陵,滅燕齊(燕齊國主自己有罪)。最終,在他的張狂的道路上,越走越窄,窄到漢武帝也保不住他,只能下令五鼎烹殺。因為,他觸犯了眾怒。
歷史上,和他相似經歷的,有醉打金枝的主角,郭子儀的兒子,郭艾。赤身裸體,擊鼓罵曹的主角,彌衡。當然,也有力士脫靴的主角,李白。(雖然,李白未因為此事而死)
再回頭說張湯,重足而立,側目而視。這八字成語的典故,就來自于張湯。而,史書上,此段話《資治通鑒》原封不動,把《史記》的原話抄錄了下來,可見對司馬遷的尊重,真的是無一字可更改者!
察言觀色到極致是什么樣子呢?就是張湯這個樣子,每一個建議,每一個決定,都能說到皇帝心坎里,都能抓住要害,抓住機會來為自己謀福利?;实巯矚g啥,他就研究啥。所以,后來,他硬是憑借這樣的能力,一步步的做到了御史大夫的位子。
歷史上和他相似的人有,指鹿為馬的趙高,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珅。
他們生前風光無限,可是,歷史從來不會偏頗,你是什么樣子,終究就是什么樣子,你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影響,就會得到什么樣的評價。
難道說,被殺頭,被罷官的那些諫臣就好嗎?并不是,一味地不懂規避風險,和莽夫又有什么區別?除非你能像魏征一樣,遇到明君(然而魏征雖然直,卻不張狂)。
那么,拉攏逢迎的那些奸臣就好嗎?也不是,對上,不能框扶君主,對下,不能安撫百姓,也沒有太大存在的意義。
一言以蔽之,孔子替他們總結了:過猶不及。太過,或者達不到,都是同樣的效果。所以,兩個人,各打一棒槌。而,真正的把這些都做到極致的,直言進諫,和左右逢源都具備的,恰恰還真有那么一人。是誰呢?且聽下回分解(調皮)
而到底怎么做,才是真的對呢?歷史從來不會給我們一個標準的正確的答案,我們每個人,都要追尋自己心中的那份答案,然后,盡心盡力的去踐行。我想,在這件事上,沒有答案才是真正的標準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