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的簡史
N,無冕之王,殺手的代名詞,隱沒在你認為最安全的角落,無數的同胞兄弟在這世界的每平方米的空氣、海洋,甚至真空中,要有你能想到的到的地方,其族群后裔無所不在。
你無法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他的存在,當你意識到時,正是你魂魄飛散之日。
英雄因隱秘而偉大,殺手因隱秘而可怕。
N的隱秘性讓你無處可尋,歸根來講是你不了解N。
你會時常地見到他 ,你常常將它作為一種禮物“送給”別人,這“禮物”在你那里再正常不過,但他的致命性也恰恰就在于此,你不知道N對于別人來說的確切意義,無數人因為你送的N而當場斃命,這一點你從來不會想到。巴別塔,是人類的牢籠,卻是N的老家。N殺人,不過傀儡耳,其身后站著的總是自認為無辜的人。被N殺死的人,在世俗概念中被限定為”心理素質差“,毫無疑問你要和這個講什么握手言和,首先這個世界要愿意和你握手。無辜的人,永遠認為自己無辜,你若是指控他謀劃殺人,他必會矢口否認,因為他沒能將N徹底肢解,世界上也很難將所有N的家族成員全部肢解。在歸根結底,N是人類所創,自從有了語言就有了N,再創造每一個N的時候,沒有誰會想到N的威力和所波及的領域之廣。
【2】N是誰
名詞。
名詞會殺人。
世界的名詞無處不在,任何名詞都是人類手中潛在的“兇器”。
名詞,顯著特征是其固定的含義,難以被動搖,會有普世價值的約束和框定。
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名詞的認知是不同的, 人的認知程度的差異化會被日常生活的慣用法所逐漸混雜,更別提網絡語匯的沖擊。
不只是一種語言面臨此等困境,人類所使用的名詞,都具有相對范圍的“意思域 ”,你在最上端使用名詞表達一層意思,別人在最下端理解這同樣一個名詞的意思,而這兩者之間的時空,即所謂的“意思域”。意思域的深淺決定了你殺人的程度兇狠。(“意思域”這個名詞也是瞎編,應該在語言學中有類似的規范性語匯,恕余無知。)
【3】人人都愛N
如果你注意,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人人都愛使用名詞,這是一種集體的傾向,類似于集體無意識。
因為“名詞”具有階級性,人使用的名詞可以斷定人的階層。語言的口語是階層的劃分的一種手法,那么另外一種就是名詞的存在。當你能夠用名詞就去描述或概括你要表達的意思時,內心的愉悅會成為一種潛意識,這也是為什么人類會拼命的想要對所有事物下一個定義,來詮釋其概念的原因。這個世界的本質是模糊的,你越想限制、規定它,最終限制的只是你自己的內心。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不過是人類為自己合理生活所想找開脫。你創造了語言,但語言本身是自由的,名詞率先垂范。動詞、形容詞,他們是活潑機靈的,開放多元的他們接近著語言的內涵。語言和世界是相通的,你使用什么語言就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
【4】殺人案例
事例皆在心中,此處亦不便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