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極客少年
美,是稀缺の。
時至今日,我們身處歷史上最繁榮自由的歷史上升期,也因此被迫面臨諸多選擇。在可預見的未來,深度的人機交互將全面滲透我們的方方面面。對抗選擇和智能設備上的信息流是一件令人煩惱而又急迫的事情。
追求美,舍棄一些冗余的物品是必要的。
極簡主義,最終呈現的外觀自然是極簡二字,但精心思考、屢次嘗試以及大量時間均融合包含在這簡約中。
作為國內的文藝新風潮,我嘗試以一種大學里的日常宿舍生活來解構、闡述 Apple“i系列”所引領的極簡主義,以下 enjoy。
1.色彩的和諧性
引人矚目的廣告、海報、圖片是有理由的。與那些反差強烈的廣告、圖標相反,色彩的搭配和諧能夠總體上給人美學的享受而又不至于破壞整個畫面。
像橘子,青黃二色本身包含著青澀與成熟的自然和諧感。
2.一致性原則
在產品系列,Apple的“i系列”可謂把一致性原則運用到了極致。從 iPod誕生之后直至熱賣,取而代之的iPhone系列,iPad系列,Apple 不惜耗費巨資,成功拿下產品命名的品牌商標權,在產品名方面保持了一致性而給全球留下深刻印象。品牌圖標及其色彩采用極簡,與延伸元素和產品完美融合,Apple顯然是個中翹楚。
一致性原則能讓你在海量信息、品牌中獨樹一幟,保持一種“遺世獨立”的入世氣質。
3.空間的考量
空間對于人有巨大的影響。處于三維空間,“宏大”、“壯美”、“雄偉”會引發人的莫名感慨,這是由于人的日常生存空間所致。3D電影引人驚嘆之處在于人為的改變了人體的物理視線,引導人的視線進入虛擬空間。
人工智能和VR、AR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會進一步改變我們對空間的感知。
在平面二維空間,理應適當處理好物品的平面占比。突出什么,隱喻什么,能有效的引導觀看者的心理。
4.直達要害
極簡主義講究去除冗余,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抓住本質。好處在于效率的極大提升。
復雜是對時間的另一種耗費。
5.尋求平衡
視覺元素例如圖片與文字的平衡能夠給人驚訝的體驗。少量精確的文字和信息簡潔的圖片組合在一起,以此達成簡約。篇幅較大的文字通常與較為復雜的圖片密切結合,諸如此類。
沒有文字?或許你可以用俏皮的圖片語言給讀者一個驚喜。
6.留白的藝術
宋代的山水畫是留白的大家。留白意在言外之意,畫外之言。
極簡主義的留白亦被稱之為“負空間”。
大篇幅的留白能聚焦讀者的視覺注意力,避免冗余。同時,達成簡約風尚。
7.強大的功能性
極簡主義對功能性做到了無冕之王。信息、元素經過別有用心的整理達到了一覽無疑,輕松,簡單易讀,從而發揮了極簡主義強大的功能性。
智能手機時代的讀者的注意力就像來去匆匆的流水。簡單有效最好不過。
8.另一種可能
有什么比白色更簡約的?
事實上,極簡主義美學并不止于白色。在用色上,我們可以既抓人眼球又保持簡約,只要盡可能保持最少用色(1-3個顏色最佳)。
復雜的色彩并非不美,只是對色彩探索的另外一種可能。
9.材質的選擇
極簡主義的嘗試,材質會極大影響環境。不同的材質給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加入一些有材質的背景諸如陶瓷可以為設計增加深度,同時并不影響極簡風尚。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極簡頗為不易。潛意識里面我們都會不自覺的進行生活疊加,以擁有、占有為本能,卻很少會進行生活減法。
舍棄未必不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