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我很走心寫的文章,寫了六個小時左右,激動還笑哭。

先是關于抑郁癥。

除了廣為人知的單向抑郁癥,還有許多隱秘的類型:

嗜睡型抑郁癥(屬于社會逃避行為)、激越型抑郁(易怒,本質上仍表現為情緒低落)、疑病型抑郁、微笑型抑郁。其中我患過后兩種,疑病型(肌肉、頭、背、胃、心慌、神經衰弱),疑病型目前好了很多,最后一種得過將近七年。大學沒了。后來發現自己中學有過三年左右十有九成符合的表演型人格。

躁郁癥(躁郁雙向障礙,心境障礙的一種)

“通常在15~24歲發病,躁狂和抑郁不會同時出現,躁狂發作時,病人自我感覺良好,通常不會主動就醫;到了抑郁發作階段,就會忽略之前的躁狂狀態,許多人在抑郁發作時就醫們往往被誤診為單向抑郁、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癥、人格障礙、物質濫用等。雙向障礙從第一次發作到確診,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平均要6~7年。”

“躁狂狀態時,病人會變得非常愉快,無憂無慮,每天興高采烈的,一點煩心事都沒有,但是會為了一點小事大發脾氣;有時候嘴巴運動跟不上;自我感覺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財富和地位;由于意志力增強,病人不停地活動,多管閑事,整天忙忙碌碌睡覺減少,但是做事有頭無尾,隨時隨地轉移注意力,好沖動,因此容易和周圍的人發生沖突。”“雙向障礙中的抑郁癥發作和單純的抑郁癥區別并不明顯,如果非要區分的話,雙向抑郁發作比較急,時間短,反復無常,情緒不穩定,易激惹,睡眠增加,注意力不集中,同時伴有自殺觀念和煙草、毒品等的濫用。”“在童年期遭受不同程度虐待的人成年后悔出現躁郁發作。其實大人的很多行為會傷害到兒童,但是父母并沒有在意,如向兒童大喊大叫,拒絕和兒童說話,強迫兒童做某事等,對兒童來說,這些都是暴力,都是虐待,而且強制要求兒童做他不喜歡做的事,甚至可以看作精神虐待。”

“和童年期未曾遭受過虐待的青少年相比,遭受過虐待,甚至有多重被虐待經歷的青少年幸福感比較低,自殺意念偏高,不過,當受虐種類超過7種時,兒童抑郁、自殺的傾向就會下降,參與打架斗毆的比例反而會上升。”

這個,好像我``超過十年吧?現在仍然有輕微躁郁癥。很謝謝身邊人的包容,我早晚會慢慢調整下來的。

廣泛性焦慮癥。

“廣泛性焦慮癥患者每天都在擔憂,擔憂的內容包括健康、金錢或事業前途,和正常的為身體疾病焦慮,為家庭擔心焦慮,為事業發展發愁不同,廣泛性焦慮的人擔憂得有點過分,多是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因為將太多的精力放在“擔憂”這件事上,患者處理其他事件的能力開始下降,甚至記憶困難。癥狀維持在三個月以上,就可以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癥。”

“一般來說,廣泛性焦慮癥是一種持續焦慮的狀態,這種焦慮是重復出現而不可控制的。當患者焦慮發作時,會感到非常不安,難以集中注意力,覺得疲勞,易激惹,陷入長期肌肉緊張和失眠,許多人因此進入焦慮的第二個層次——對焦慮的焦慮。”大學,我將近持續得了一年。

這個情況我現在暫時也還是一臉懵逼。不過我盡量想在這個暑假把這毛病給自愈了,否則根本無法前進。

—————————————————————————————分割線

接下來是我相對熟悉的人格方面,通俗就性格啦。一般來說人格都是具有相對穩定性,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強行改變性格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除了眾所周知的九型人格,人格異常有九大種:

自戀型人格、自卑型人格、表演型人格、邊緣型人格、偏執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強迫型人格、依賴型人格、多重人格。看了書后,以前一直懷疑自己有多重人格,結果發現其實沒那么嚴重,或者說我現在也搞不是非常清楚。但是表演型和偏執型及反社會型,估計占有我過去總體至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性格成分,不同時期比例不同,而表演型占據了大多數。

—————————————————————————————分割線

反社會型人格。“具有反社會型人格的人常常表現得非常迷人,甚至具有非凡的魅力,這也是生活中許多人會被反社會人格吸引的原因。實際上,反社會人格內心沒有限制,按照精神分析的說法,他們沒有超我——沒有社會、父母給設定的規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和自己原始的欲望沒有距離,他們的情感是破碎的,卻又是真實的順暢流露的,因此,和他們在一起會讓人感到輕松,生活中過度壓抑自己的人會覺得和這類人在一起非常愉快。”

“反社會人格成形于童年或者少年期,從童年期開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會表現出偷竊、任性、逃學、離家出走,反抗一切權威;少年時期,過早地出現性行為,或者性犯罪、酗酒、破壞公物、不遵守公共規范;成年后,無責任感,對家庭不負責任。”

“這類人智力正常,但是從小就表現出失范行為,行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氣暴躁,情感冷淡,犯罪后毫無自責、悔恨之心,不負責任,說謊,對他人的痛苦無動于衷,難以維持和與他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從表面看來,他們油嘴滑舌、善于耍一切手段,制作一切令人信服的假象,取得他人的信任,這些方法讓他們的行為合理化,甚至具有社會責任能力。”

“根據精神病學家的研究,形成反社會型人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早點喪父喪母、雙親離異、體質異常,童年期的生活環境惡劣,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等,其中,家庭破裂、被父母拋棄,或者成長于缺乏父母關愛的家庭中,更容易形成反社會型人格。”“另外,如果父母對兒童的管教缺乏一致性,如朝令夕改,對一件事的判斷前后不一致,會讓兒童陷入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父母的言行失去了榜樣作用,在沒有可模仿對象的情況下,兒童或青少年對價值的判斷易自相矛盾。父母對自己的行為無原則、不道德、缺乏自制,兒童會發展出沖動,對個人行為不負責任,在外在環境的影響下,發展成反社會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在道德方面存在缺陷,他們沒有道德觀念,也沒有自省能力。”

可以說我兒童時期有段時間具有隱性的反社會人格,至初中還有些存在,偷竊(初中沒)、任性、逃學、離家出走、反抗權威、破壞公物、不遵守公共規范,很多時候欺負別人或者陷害他人后看到別人的痛苦反而沒有任何感情,有點冷血,甚至心理還會暗爽,但是我對動物的感情莫名非常深,踩個昆蟲被我看到了我會大發脾氣,有人故意燒螞蟻玩我會過去打架;爸爸把蜘蛛踩死了我會哭著大罵;這些到初中某階段截止了,反而會去收集上百只蚊子的尸體放在隱形眼鏡玻璃瓶里。小學有回差點騙一個人吃干燥劑,在她準備吃下的瞬間我突然甩手打掉了;曾經把鄰居招來門口把她按在地上用水管拼命地往她臉上灌水,因為她偷了我的東西并且辱罵了我;那會經常被說是野孩子野人,我攻擊性確實很強,幾乎和周圍所有朋友都打架、吵架,其中沒有打架、吵架過的兩三個就成了我到現在的老友,打架過的兩個也成了朋友。甚至曾在語文作文考試上寫我愿為爸媽和其中兩個的她們去死,這種想法到高二高三截止了,可能因為吃醋,比失戀還痛苦得多,因為我以為在她們心里我也是被最愛著的,但是不是,于是我覺得我不該那么用力地去付出感情,而我一直也在期待一個女孩子能和我如伯牙子期。小學的性格除了面對動物時特別溫柔,其他大部分應該說是野蠻、愛憎分明得相當明顯要么相當熱情要么相當冷漠,叫也不會理,看都不想看。也有過一次虐待,那時候不知道自己心里怎么想的,自己家養的貓,偷吃了好幾次零食,反復把它叫過來然后抓住尾巴把整只貓丟出去,小時候有段時間非常討厭貓,還有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媽那時候非常愛貓。對周圍的親人除了爸媽不超過五個我感覺自己的發自內心愛的,還恨過好幾個。破壞公物更不用說了,把幾十輛車的風都放了,消防栓玩壞了,砸玻璃砸窗戶都干過。到四年級之前,跟人打架那是三天兩頭的事情,而且幾乎都是跟男生打架。小學看過好幾回車禍,血淋淋尸體就壓在車的下面,變成兩半,我內心毫無波動,坐車路過只是一直盯著看,甚至特別興奮地叫家人看,被遮住說不許看的時候我會發脾氣,還說這有什么恐怖的,殺豬殺鴨的尸體不也這樣嗎。現在回憶自己以前腹黑真的有點可怕。幸虧啊我有一個非常善良善良的媽媽,長這么大我目前還沒親眼看到比我媽媽更善良的人。她的以身作則對我影響相當大。

壞都是壞真的,同時強烈地分裂。閱讀對我的影響深刻。大概四五年級開始特別喜歡看雜志,性格也從那時候開始慢慢變化,只要有錢我就去買書,或者整天蹲在書店,一放學就去書店,小學有一年爸爸買了一大箱的名著經典逼著我讀,不管我讀不讀得懂。我只記得一開始十分不情愿,他還要問我讀后感和內容,說不出來會挨打,現在只對六本有印象,《吶喊》、《朝花夕拾》、《狂人日記》、《羊脂球》、《昆蟲記》、《海底兩萬里》,其中海底兩萬里徹底激發了我對閱讀的興趣,叫我九點多睡覺,我都會假裝睡,然后蹭著夜燈繼續看書看三四個小時左右直到睡著,跟著了迷似的。五六年級開始對人性和心理方面的書籍相當感興趣,除了偶爾看雜文和名著,買書幾乎都是看關于人性與心理的,然后整個人慢慢改變,內心掙扎地非常痛苦,幾乎每天都在哭。好像有兩個自己,一個是天使一個是惡魔,而且兩者有些極端。(說閱讀的變化較為片面的,后來的表演性格也是有機遇才發起瘋的。后來這兩種為什么沒有了的原因,也可能還有一部分是當時渴求的東西我都滿意地感受到感受過了。)想過很多次自殺,沒種,想過殺人,但是怕爸媽要承受傷害,沒種。又由于看書,我不斷地克制自己內心的惡魔,并且立志做個好人善良的人,積極開朗與人友好的人,又加上孤獨等原因,莫名其妙發展成表演型人格,人緣好得出奇,幾乎對身邊只要對我有些好的人都相當的走心和熱情,就算對我不怎樣我也經常熱臉貼冷屁股感到不亦樂乎,同時又像個女流氓,每天欺負同學,也經常參與打架斗毆,整個人相當的分裂。初中時全年段最瘋的就我了,甚至可以不說年段,學校我都沒見過比我那時候更神經質的女孩子,出名之后表演得更激烈了,每天的生活都非常的戲劇化。都忘了自己是誰似的無法無天,除了一個閨蜜她爹和我爹,我沒有害怕的人。

友情對我來說意義實在是太大了,走心的朋友我都是用心去愛的,并且在我愛的人面前極度玻璃心,她們如果有情緒了一眼神我都能傷心得偷哭。只要真的對我好,我也一定會付出更多倍地對那些人好,應該說,那些人把我內心中的惡魔壓制掉了,并且溫暖了我。堅持寫了六年的日記,明顯地看著自己的變化,不過每本日記都會提到一個詞,“精神分裂”,說自己的。往往真的會間接性忘了自己剛才為什么開心或者剛才為什么痛哭。開心的時候會瞬間想起所有開心的事情,傷心的時候又會想起所有痛苦的事。

在上課盯著黑板笑著跟同桌說我現在腦里的畫面就是舉起椅子拼命地往桌子上砸,然后一個一個扔到窗外,再把桌子一個一個踢翻,也有一回直接上課把自己的手鏈摘下來放到桌上站起來拼命用書砸爛然后逃課,什么也不聽。曾經最可怕的時候腦里確實也有想犯罪的沖動。感覺自己能一路自救到今天這樣已經很厲害了,每次有問題都拼命想挖掘根源,知乎和書籍影響我非常大,以及被身邊的朋友愛著,信任著,讓我覺得自己活著對這世界而言還是有價值的。

說說感悟。

我覺得遇到有那種反社會型傾向的兒童,不要被他們激怒。他們過著“被人否定”的生活更多,都是察言觀色的高手,會故意激怒別人,這樣反而更讓他們如魚得水。

怎么做:

1.循序漸進去讓其信賴你,要有耐力和寬容,最有效的東西是讓他們體驗生命無常那種感覺,被他人接納、認可的體驗,以及親人或者朋友的葬禮。或者與其感情非常深的人出事故被他們知道。這些東西怎么說呢,不是詛咒,有這種契機讓他們知道最好。

2.兒童時期孩子還有可塑性,人格還未穩定,即便是少年時期也還未完全穩定。這種孩子相當需要有相信他、能夠讓他放下憤怒的人。在此我想感謝外婆、奶奶、還有曾經教過我的六年級班主任、高中班主任、還有一些朋友。我就算被說壞,她們仍然非常相信我,肯定我。反過來,我非常叛逆,越是叫我不要怎么樣,我越要對著干,永遠吃軟不吃硬,爸爸把我從小打到大,我毛病幾乎啥都沒變,甚至到外面更猖狂地發泄在別人身上,但是如果我是被感化,其他方面被認可和鼓舞,會讓我整個人變得溫和下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當初三的時候爸爸說他放棄我了不想管我了的時候,只希望我開心健康就好的時候,我突然哭了好幾個月,覺得自己特別對不起爸爸,愧疚不已。然后高中開始瘋狂想學習。

3.表揚這種孩子需要循序漸進,讓他知道自己每一次比上一次更好就行了,換句話說,這次沒有以前那么惡劣噢有進步呢。而千萬千萬不要對著他們沖,或者強行逼他們改。這種孩子沒有責任心,往往沒什么集體概念,如果是老師的話嘗試讓他們做個副的小職位,老樣子,循序漸進地鍛煉、鼓勵。

4.總而言之,一定要有耐心和寬容。高一的班主任我真的非常感恩,因為他就是這么對我的。還有其他科任老師,都是在不斷鼓勵我,甚至表揚最多的就是我,即使我當時還是班級倒數十名的學痞,說我就算沒365度大轉變也有了364度,就像是個奇跡,這點沖著我的偏執性感覺特別中聽,然后就變得更加努力想讀書了。那會我16歲左右吧。

——————————————————————————分割線

表演型人格。“精神分析論認為,表演型人格障礙起源于3~5歲,和厄勒克特拉情節、俄狄浦斯情節有關。

當孩子處在童年期時,異性父母如果過分地主張與孩子之間的異性關系,兒童會害怕失去這種關系,或者擔心來自同性父母的報復,這一沖突導致了兒童偏好用夸大的幻想和表演性的行為來獲得異性父母的關注。三分之二的表演型人格患者符合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標準,也就是說,這兩種心理障礙在人格上有相似的一面,只不過,男性表現為暴力,女性表現為表演。”我覺得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更大是不斷前進身邊的外界環境。

一只天蝎活生生讓自己扮演了三年的雙子,初一那年養了八年的狗離開我也是對我精神打擊非常大的其中一件事,獨生女真的挺孤獨的。極度的壓抑和痛苦強行逼著我樂觀和超級活躍,自欺欺人,習慣了就成真性格了,每天像個小丑一樣沒心沒肺,跳得要死,以前要是有那種錄段子的APP和手機我十有八成能爆紅了。有句話叫做面具戴久了就是臉了。高一開始才變得慢慢真正的看清真正的自己和找回自我面目。新輪回的痛苦就是強行改變自己的野。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從瘋狂變得安靜,痛苦得想死。其中一個原因是我高中喜歡的男生無意說他喜歡我安靜的樣子。還有其他相當多復雜的刺激因素。感覺自己每天晚上都在哭,晚上哭著睡覺白天哭著起來。出了門云淡風輕。與此同時高中兼當朋友圈中的垃圾桶,承受消化許多人的負面情緒,因為最被信任,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反而有些感激。見證了別人的許多故事,相當于同時經歷,同理心地感同身受,讓我悟出了更多道理,每天都在寫日記自我反省。

表演型人格的人難以忍受孤獨。一般小時候頻繁受到忽視。過度情緒化、亢奮、急需尋求注意。陳奕迅的《浮夸》歌詞很好的詮釋了這種人格,不用多做解釋。這種毛病吃藥是沒用的。我想大部分表演型人格都有并發的抑郁癥,小學六年級到初三,同學們都說我是開心果,有我地方氣氛都特別歡樂,他們哪里知道我其實有隱性微笑抑郁癥。我突然又想起一句話,“喜劇里面都是悲劇”,比如卓別林、周星馳、憨豆等喜劇大咖,現實中的他們反而都是抑郁癥患者。

我后來是怎么好的?大概初三準備高一的時候吧,不提一些刺激和暴擊帶給我的反彈力。我覺得靠的是自己的偏執性格和愛閱讀的習慣自救的,以及在日記中逐漸領悟到的一些東西。還有知乎對我的影響很大在于我有所困惑都會立馬去搜看別人的經驗,抄下來借鑒、嘗試。對多方面感情的失望失落甚至是絕望,讓我覺得我再也不想討好任何人,也不想去主動逗別人開心,犯不著把尊嚴快樂建立在討好別人的身上,但是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我又恢復有點像小學一樣冷漠,但是只對好朋友不那樣冷漠。從難以忍受孤獨,到渴望安靜甚至享受孤獨,感覺自己的內心在高中三年成熟強大了很多倍,再也不用精神依賴任何人,一句話寫在便利貼貼在桌面上,“沒有人會一直在,你只有你自己”,每天都給自己洗腦,滿心都是想提升自己,順道拉幾個愿意同路的朋友。初三那會雞湯書喝了不少哈哈,總比頹廢好。和一群老朋友絕交以及放棄自己以前混得特別爽的那種感覺變成寧愿安靜淹沒在人海不想被注意,那個過程呀,真的非常的刺激,精神自虐。做個比喻,你曾經極度渴望得到的東西,你得到了,甚至都過償了,但是后來你發現這種東西其實是錯誤的,即便你有再深的感情,你還是把它們丟棄了,而在爭取另一個東西的路上,你毫無經驗,就像個弱雞,弱雞中的戰斗機,但是你還是選擇從弱雞一步步做起,沒到終點累垮也不放棄。

感悟:

以后遇到這種孩子。鼓勵他們去寫日記,周記也行,流水賬、情緒賬,寫什么都可以,重要的是養成一種自我反省和自我檢查日常心理行為的習慣。回顧自己的心理缺陷給別人帶來的危害,還有如果自己改正后會帶來的好的地方。還有這種性格的人大部分的確真的很會演,小戲精,可以讓她們學習表演什么,演出等等,將計就計讓才華發展,還有認可的成就感。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需要他們自我認可。需要找到自信。鼓勵這種孩子往自己興趣的方面發展吧。

——————————————————————————分割線

偏執型人格。

“偏執型人格,又稱妄想型人格,特別固執、多疑、過分敏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偏執狂并非缺乏教養,沒有責任心,只是人格異常的表現。這種心理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和后天成長的環境也有很大關系。這種人格大多形成與青少年時期,這段時間,青少年受到父母的無限寵愛,父母的肯定、贊揚,甚至百依百順的態度,讓青少年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 ,無法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青少年養成了倔強、固執、自以為是的性格,當他們離開家庭,參與到學校、社會的活動中,遇到不順心或者挫折的事,這些性格弱點很容易發展成偏執型人格。”

“此外,兒童時期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使子女的心靈受到創傷,也容易滋生兒童的自我孤獨和與人疏遠的傾向。偏執人格一旦形成,不太容易改變,即使偏執狂本人意識到人格問題,也常常難以自拔,陷入難言的痛苦中。從另一方面看,偏執常令人堅守自我,固守一些觀念,做出一些非凡的事,在怪咖云集的時尚圈,但凡被稱為大師的人,基本都是偏執狂,任何傳奇的背后也必有偏執狂。”

“表面看來,性格偏執的人總是給人帶來不愉快,在情緒沖動的情況下,還可能做出犯罪行為。實際上,偏執狂也事不幸的受害者。幼年間被拒絕、不被信任的環境,經常被指責,缺乏母愛,或者成長于單親家庭,都可能造成一個人性格上的偏執。”“還有很多情況,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內心的自卑。偏執型的人格會將自卑、受辱轉化為仇恨,通過報復、傷害、毀滅等極端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總是對自己,對他人要求太多,如果愿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心生煩惱,即使大部分煩惱都來自頭腦中的想象,而不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困難,也會令其痛苦不堪。”

我是一個蠻偏執的人,大部分熟悉我的人都會這么認為吧。如果我想壞起來,背后擺人一道且不被發現簡直小意思,那人估計半死半活也不會知道源頭是誰干的,甚至我可能隔幾年報復前幾年的仇,不過這些年我只做過兩次,都是因為惹到我觸碰到底線了,但我又不想想報復者只是被打,要整就超級點的。沒錯可以叫我心機婊,咋地。不過后來,發現自己這種陰暗的缺點,感覺太小心眼,就去看相關的寬容的書籍..老是不斷給自己洗腦,掙扎。只要我真正決定了,就對自己的要求極其苛刻,就拿高中來說,讀個書我拼得半條命快丟了,我當時是一個幾乎被所有人認為沒有希望的學生,只要我不搞事就謝天謝地了,甚至老師都不愿意給我補習覺得我沒救。高一總分考234的分數心里野心大得想考廈大,自負的時候也確實過分了。當發生了許多事情讓我受大刺激和意識到自己除了玩就像是個什么都不會的垃圾,也不能為爸媽做什么,動力中有極其強大的恨的負能量和強大的對未來的寄往對大學即將遇到的人的期望。非常地恨自己領悟得太晚了。因為被數學拖了太多的精力,幾乎沒得時間提升自己的優項,好幾個月每天都睡五小時多,中午只睡二十分鐘或者十分鐘,睡過頭我會打自己甚至氣哭。洗澡、走路、吃飯、甚至邊打籃球邊背單詞,時間都是擠的。除了語文每一學科我沒有半點基礎,都得把初中的書自己啃一遍,可以說是預習自學了。神經官能癥、腦缺氧、因為一天到晚寫字引起右手和后背肌肉損傷長達兩三年、胃病、抑郁癥、單向失戀、最好的兩個朋友轉校、家里發生一些事情等等同時擠壓著我沖擊著我,有朋友找我,我卻選擇封閉自己,甚至故意躲起來不讓別人找到我,因為我腦子里就劇烈偏執地只想讀書,為了讓自己保持精力,以前混跡亂七八糟圈的我從來拒絕抽煙反對抽煙,卻因為聽說大早上抽煙能提神,就一個人偷偷開始抽煙了,早上半根晚上半根,早上吃完飯馬上抽然后喝咖啡,中午喝茶,晚上喝茶抽煙,抽煙這事直到大二才公開,一不小心煙齡三年,最嚴重的時期一天將近一包,近來戒煙中。

由于高中的習慣,造成了我大學獨來獨往的個性延續,內心非常渴望交朋友,可是我卻不知道為什么,怎么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和別人靠近了。我有挺喜歡的幾個女孩子,但是大家都已經有了固定圈子,經常看到她們仿佛看到自己以前和朋友一起的樣子,蠻扎心蠻羨慕的,可惜也沒有什么交集,而且大學即將結束了。我所期待的人始終沒有出現,也或許是我的精神潔癖太過嚴重,很難去深交,或者對朋友的定義和要求太高。當真走心,從是否會為其掉眼淚就可以知道了。高中有一段時間差點想不開,甚至想把所有朋友都拉黑,最后沒有,不過還是拉黑了相當多人,因為我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大學了。可是呢,大學讓我的感受就是極大的落差,一開始難以忍受。花了半年多好不容易接受,其中還經歷了挺多事情。對自己相當的憤恨。這種感受,持續到上個月。放暑假回家睡了休息好幾天感覺好多了。我迫切地想要搬出去一個人住,因為我覺得既然我苦苦等待期望的那些人不出現,或者一兩個,不出現。那我就寧愿孤獨得更徹底一點。我也懷疑這或許是不對的,目前也處于茫然狀態,但是今年一定會變得清晰。每次心理問題非常渴望有人可以幫幫我抱抱我,最后的最后都是我自己一個人抽點煙喝喝酒看書然后挨過去了。我會在兩年內讓自己變得平和和正常。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

感悟:

我目前還是很偏執,中度吧。感覺這個性格,簡直成了主核心,要改特別的困難,暫時不知所措。倔得要命,而且我只會聽比我厲害、讓我打心底佩服和尊重的人的話。這種性格有點硬,說通俗就是不會圓滑,不斷給自己找麻煩,但是就是死性不改。可怕的是很多時候我知道自己這么做會傷害人或者傷害很多人可是我就是無法控制,然后一邊傷害一邊在內心自責、愧疚。實在是沒有安全感,感覺以前談過的戀愛,被分手估計都是因為我這種極端的鬼個性嚇跑的。渴望遇到貴人幫助我一下。同時真的很感謝了解我的偏執還很愛我不斷寬容我的人,太不容易了。

——————————————————————————分割線

曾經兼有三種不同程度異常人格,經常感到相當的矛盾和分裂,中學提過兩次想看心理醫生,被家人說是不是傻想太多了看什么看。就沒有去了。很多時候如果不是身體出毛病,心理上出問題人人都只會認為是想太多,患者沒有受到幫助和關注,除非自救,只會讓情況更加嚴重。幾年內自己救自己那種感受,真的很難表達。那幾年可以說超過兩天沒有掉眼淚可以說神奇了。。

過去老以為自己是怎樣一個很特別的人,現在看來,不過就是有點性格異常罷了,這異常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接受了,也不再把過于自負地定位自己了。

我不怪家人,?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再來我自己也是確實的野。爸媽永遠是最愛我的人,只是也許爸爸的教育方式有錯誤,或者小時候一些感受讓我特別痛苦,要么溺愛,要么對我太過兇狠。至少讓我明白了非常多的道理,也正是因為這些成就了今天的我。我希望廣大家長可以跟孩子好好說話,至少有所回應。溝通交流、陪伴真的很重要。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還有一點,都什么年代了,千萬不要再重男輕女,這又是另一部分的故事了。(爸媽沒有重男輕女,我只是童年處于農村重男輕女的大環境,無數次產生恨意,恨憑什么,女的怎么比男的差了,等等,于是我把自己搞得跟男孩子一樣野蠻,甚至比男孩子更兇,以為這就強大的意思,兒童、少年時期的我,充滿了仇恨和自卑。)對于兒童講太多道理他們未必能懂,家長以身作則比什么都管用,不能過于溺愛或者粗暴,陪伴和教育很重要,教育要先軟后硬,但又不能讓其太過依賴。我覺得我跟爸媽印象里從高中開始轉變越來越好溝通了。再往前推基本都是每天要沒被罵被吼要么被強迫信仰,造成我非常不愿意待在家里,甚至日記里直接寫回家像回監獄回地獄。也可能因為我高中開始變態點的人格變得正常了哈哈哈哈哈哈。當然家庭氛圍只是性格成因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其他方面亂七八糟的經歷,向來感覺自己相當復雜,好吧只言片語無以言說。

現在已經無所謂讓人知道這些陰暗面了,因為當前不過輕微躁郁和中度偏執。

如果害怕,懇求不要來招惹我的感情。如果愿意走進來,我很開心。有句話叫久病成良醫,我愿意傾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