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說說喝茶那些事。
茶,別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是世界三大飲料(可可、咖啡、茶)之一。
茶葉來源于中國,聽說最早的時候是被當作祭品使用的。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而在西晉之后才普及民間。而唐代的陸羽還寫了一本《茶經》,講述了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生產技術以及飲茶的技藝、茶道原理等。將普通的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術。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茶葉隨著中國與外國的文化交流中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
提到喝茶,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茶,是一種雅,想到在一處寧靜的地方,擺著幾幅畫,再來幾首詩,那個畫面,無不體現一個雅字。但除了“琴棋書畫詩酒茶”,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真正的茶其實是雅俗共賞。
相信大家都知道,廣東人對喝茶,就像四川人對于辣椒一樣。廣東人可以不打麻將不喝酒,不抽煙也不“吃”福建人,但就是不能不喝茶。可見廣東人有多喜歡喝茶了。但廣東人這么喜歡喝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潮汕人也是廣東人。
潮汕人有多喜歡喝茶,幾乎瘋狂的程度。在潮汕地區,有一個詞叫做“茶米”,茶與米不可分,茶猶米,足以說明潮汕人的嗜茶如命。而且,家家戶戶都有茶具,每天都要喝上幾輪。下面來說說潮汕的茶道吧。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gongfu茶”,很多人聽到這個都可能會想到“功夫”,都會想到“功夫茶”,但其實此gongfu非彼gongfu,而是“工夫茶”。“工夫”和“功夫”雖然普通話讀音相同,但潮汕話卻不同,意義也不同。“工夫”在潮汕話中是做事講究、細致用心的意思。而“功夫”大家都知道,中國功夫,如詠春、太極拳等武藝。而且,工夫茶并不是一種茶,而是一種泡茶工藝。
潮州工夫茶,別稱潮汕工夫茶,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中國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州工夫茶盛行于宋朝,潮汕的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
喝茶是潮汕人一項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幾乎從早喝到晚。一些老輩早上起來,洗漱完之后,早上吃完早飯,嗯,沖杯茶來食,吃完早飯,幾位老人聚在一起喝早茶,聊聊天,看看潮劇,好不愜意。在此說一下,這里的早茶和廣州早茶是不同的,只有茶,沒有點心的。如果有客人到訪,嗯,“來來來,食杯茶”,然后重新換茶米,開始新一輪喝茶,而當客人要離開的時候,可能外地的會說“有空來吃飯”,而潮汕是“有閑來喝茶”。中午吃完飯,休息一些,“來,沖杯茶來食”。休閑的午后時光,喝杯茶再配上一些小點心,簡直不要太愜意。晚上也一樣。喝茶和喝酒一樣,要有人作伴才好,到親朋好友家里坐坐拉拉家常,少不了喝茶。在路上,遇到一個熟人,“哎呀,來食杯茶。”亦或者一家人在家里看電視,會突然說一句“沖杯茶來食”,然后一人做縣長(聽說其實是“柜長”只是潮語中“柜”和“縣”同音,故戲稱“縣長”),然后其他人圍過來喝。
喝茶對于潮汕人有多重要,臺風來了,先喝杯茶,蓋水(下雨下太多,水漫起來),喝杯茶;看電視,喝茶;客人來,喝茶;去做客,喝茶;談生意,喝茶;堵車,喝杯茶;停電,喝茶;爬山,喝茶。可能在街上你會見到這種情況,午后,在房子前面,在樹下,擺上一套茶具,招呼幾個人聚在一起喝茶,如果遇到熟人辦事路過,他們就會招呼,“來來來,來食杯茶”,那個人,即使忙,也會走近喝杯茶,聊兩句,然后再走。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在汕頭一次馬拉松中,人們不僅為運動員準備了水,還準備了工夫茶,還配了張圖,“馬拉松,先食杯茶”。? ? ? ? ? ?
對于潮汕人來說,無論去到哪里,都或多或少會帶一些茶,茶具等。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喝茶了。之前有一個叫“粵知一二”的節目有一期講的就是潮汕人多愛喝茶。對于在外的潮汕人,喝茶不只是一種習慣,更是他們表達對家鄉的思念的方式。當你身處他鄉,遇到一個人,“你是潮汕的?”“我也是”“膠幾人”,然后聊上幾句。
想學會喝茶不僅僅只要會喝茶就行了,接下來說說,喝茶的一些知識,一些規矩禮儀。
了解一些喝茶的規矩,暗語。
第一、? 壺嘴不對人
在沖茶時,茶具的擺放位置有不少講究,在和客人喝茶時,切不可將帶有尖形的壺嘴等對向客人,正對向客人表示讓人離開,所以一定要注意壺嘴朝向,可以對著自己或沒人的地方。
第二、?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俗話說,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喝茶和喝酒不同,在喝酒的時候,我們都會倒滿,表示滿滿的情誼,但酒是冷的,茶是燙的,如果剛沖泡的熱茶倒滿一整杯的話,客人在拿的時候會燙手,而七分不多也不少。
第三、?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在斟茶的時候要注意長幼有序,先長輩后平輩再小輩,然后要跟人家說請喝茶,對方回禮。
第四、? 先客后主,司爐最末
在敬茶的時候,除了論輩分外,應先敬客再自家人,當在場的人喝過茶之后,司爐(沖茶者)方可飲茶,否則是對客不敬,曰,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第五、? 強賓壓主,向杯擦盤
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喝茶提盅不可發出聲音,在茶盤沿擦,應輕拿輕放,否則有挑釁意味。
第六、? 頭沖腳惜,二沖茶葉
在沖茶的時候,頭沖(第一沖)必須倒掉不可喝。因早時做茶時用腳踩,怕茶葉臟不宜飲用。若讓客人喝頭沖意味侮辱人家。
第七、? 新客換茶
賓主喝茶時,之間有新客人來到,主人表示歡迎,應立即重新換茶,否則會被認為怠慢客人,然后新茶的二沖要新客先飲。
第八、? 暗下逐客令
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這是在下逐客令,這時就要抽身告辭,免得惹主人沒趣。
第九、? 無茶色
茶水從濃到淡,數沖之后便要換新茶,沒有的話會被人認為“無茶色”。“無茶色”有兩個意思,一是茶都無色還在沖,是沒有對客人盡地主之誼;二是引申為對人不恭,辦事不利索,效果不顯著。
第十、? 喝茶皺眉
客人喝茶時是不能皺眉的,這會讓主人認為客人嫌棄自己的茶不好,會顯得不尊重人。
? 如果說,你去到別人家做客,出現以上幾種情況,那么說明你可以離開了。
在喝茶的時候要注意禮貌,主人在倒茶后對客人說“請喝茶”,客人應回應“莫客氣”“謝謝”等,同時回以叩手禮。
在接受斟茶的時候,要有回敬回應。而對不同的人的叩手禮是不同的。
如果是長輩為晚輩斟茶,晚輩要五指并攏成拳,掌心向下,輕敲桌面三下,表示五體投地。
如果是平輩之間斟茶,將食指和中指并攏,同時輕敲桌面三下,相當于兩手抱拳作揖,表示尊重。
如果是晚輩為長輩斟茶,長輩用食指或者中指輕敲桌面,相當于點頭,一般只需一下,若特別欣賞,輕敲三下。
在潮汕地區,有一句俗話叫“茶三酒四踢跎(出去游玩的意思)二”。大意是喝茶三個人,喝酒四個人,而出游要兩個人。喝茶時,一般都是三個茶杯,因為一泡茶剛好可以斟滿三個,而擺成品字,這其中有“品茶、品德、品人生”之意,也體現了謙讓之禮,三個杯子,幾個人,晚輩讓長輩,主讓客等。當然,也不用擔心多個人三個杯子不太衛生,因為主人會用第一泡茶洗杯,在接下的每一輪也都會用開水清洗茶杯,因為杯不認人,人不認杯,人人平等,這就叫白鶴沐浴。茶杯圍在一起,沖茶時,蓋碗逆時針斟茶,使每一杯茶的濃淡一致,以免厚此薄彼,這叫關公巡城。喝茶時,數番“關公巡城”后茶湯將盡,要從壺嘴一滴一滴地向外滴,這時的剩余茶湯醇厚濃香,是茶湯中的精華,需要轉著均勻地斟到每一盞中。這種手法被稱為“韓信點兵”,既可以顯示茶中公道,也表現了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可能有人會說為什么不用公道杯,這是因為在傳統的沖泡工夫茶講究一個“燒”字,只有沸水才能很好的激發茶香,而使用公道杯,茶的溫度就會下降,影響茶香。而且每一杯茶的濃淡程度也是看一個人會不會待客之道、會不會泡茶的標準。喝茶時,用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
以上便是我對茶以及茶的禮儀的一些認知,除了上面還有很多知識,作為一個潮汕人,學會沖茶是基本。而且在潮汕,對于一個男孩子來說,“曉沖茶”是當子婿的基本要求。
所以,潮汕工夫茶,你,學會了嗎?
如果大家還有哪些關于潮汕工夫茶的,歡迎補充的~~
? ? ?
? ? ? ? ? ? ? ? ? ? ? ? 部分知識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