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暑期已經過半,而我們“莘莘園藝”屋頂綠化團隊的暑期社會實踐還在繼續。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不僅學到許多園藝綠化知識,更是接觸到了屋頂綠化這個全新的概念。
屋頂綠化是指在屋頂、天臺等不與地面土壤直接接觸的建筑物上使用苔蘚、草類等植物進行美化。植被和土壤不僅能降低周邊的氣溫,還能吸收二氧化碳。據統計,這樣的屋頂在夏天白天的溫度比傳統屋頂低30%。而到了冬天,綠色植被起到隔離的作用,有助于保持室內熱量,可以說綠色屋頂是冬暖夏涼的“綠色空調”。屋頂綠化的好處不容否認,屋頂綠化儼然成為城市發展的一種必然。
而我們的實踐任務就是完成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屋頂綠化的建造和后期維護。下面我將從屋頂綠化工程準備、實施及后期維護三個方面分別敘述。
一、準備階段
對屋頂進行綠化的前提就是保障房屋的安全,所以我們首先對生科院屋頂建筑承重進行了測算,確保綠植及后期施工維護、參觀人員的正?;顒雍奢d小于屋頂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50千克/平方米)。其次對屋頂采用了防水設計,團隊為屋頂鋪設了耐根穿刺防水層避免房屋滲水。
經過隊員與指導老師的多次斟酌考慮,我們將耐旱的佛甲草、韭菜以及銅錢草作為這次施工的主要綠化植物。
但綠植的栽培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次實踐中我們采用了模塊式的種植方式:先在小單元綠化箱中將綠植培育完成,這樣就可以根據屋頂實際情況設計排列方式,同時也方便了日后對工程的靈活調整。
經過團隊涂老師的指導,在全體成員開會討論確立設計方案后,團隊中幾位園藝專業的同學完成了屋頂設計圖。
二、工程實施階段
隊員們首先要將提前購買的耐根穿刺防水層鋪設完畢,緊接著按照設計圖紙將綠化箱按照圖紙擺放整齊。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將已經培育好的綠化植物從電鏡樓培育基地搬運到生科院屋頂上。即使遇到了諸如綠植數量巨大、培育基地與施工地路程較遠、施工幾日有雨并且雨勢很大等問題,隊員們也都一一克服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有一群特殊的來訪者——“小博士夏令營”的小朋友們!隊員們不僅向小朋友們講解了屋頂綠化綠化工程實施的過程,而且普及了綠化知識,期待著祖國的下一代為綠化事業注入新的能量!
三、后期維護
由于蕪湖地區暑期常見高溫,所以團隊安排了留校同學負責暑期維護。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的三伏天對剛栽種綠植的生存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所以在此期間團隊每天早晚各一次澆水以保證綠植存活。
開學后,團隊會繼續定期對綠化工程進行澆水除草等日常維護,使屋頂綠化成為學院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本次的暑期社會實踐中我主要負責攝影、新媒體宣傳、財務管理、前期綠植栽培以及后期維護工作。拍照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所以我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后我的任務是及時總結當天活動并在新媒體平臺發布團隊最新動態;前期綠植的栽培工作量十分大而且電鏡樓環境陰濕多蚊蟲,所以我個人認為是整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最考驗毅力的一個部分;暑期留校期間,陳志鵬同學和我分別負責早上和晚上的維護工作(主要是澆水、除草),每天的維護工作很簡單,同時也是一天的奔波后放松的方式。以上就是我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中的真實感想和收獲。
非常感謝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為我們提供了走進社會體味生活的機會。在實踐活動中我認識到了一群很棒的隊友,也逐步形成團隊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這種感覺超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