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脆弱的孩子,我該拿你怎么辦
1.議題一:回顧最近一次當孩子受挫折時、感到沮喪時,你是如何應對的?
常用方法:
(1)挫折法: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脆弱、無助,與抗挫力與自信力分道揚鑣。
(2)獎賞法:讓孩子越來越依賴于他人的外在評判,從此抗挫力與自信力源于他人,而非自身;
(3)期望長大就好了: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敢嘗試。
2.工具卡1——“擁抱”的要點
幫助孩子感覺到情感連接、歸屬感和價值感
(1)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時,要試試請求一個擁抱;
(2)如果孩子說“不”,要再說一次“我需要一個擁抱”
(3)如果孩子仍然說不,你要說:“我需要一個擁抱,等你準備好了可以來找我”。然后就走開。
擁抱的益處
(1)停止爭執
(2)讓大家變得好起來
(3)讓孩子轉變心情
3.工具卡1——“擁抱”的提示
(1)如果你的孩子不想給你擁抱,不要認為這是針對你個人的。要允許你的孩子擁有感受,并相信他會在自己合適的時間學會對待這些感受。
(2)在平靜的時候,和孩子聊一聊給予和接受擁抱是怎樣幫助人們感覺好起來的
(3)要讓孩子放心,感覺他們自己的感受沒關系,并且他們可以決定是否以及何時準備好擁抱
(4)讓孩子相處一個給你的信號,以此表示他是否以及適合準備好了給予和接受擁抱。
4.議題二:“我需要一個擁抱”VS. "你需要一個擁抱"
誰做主?誰主動?
二、幫助孩子感覺到情感連接、歸屬感和價值感
1.議題三 回顧最近一次當你隔著很遠的距離喊著跟孩子說話時,孩子是如何回應的呢?
2.工具卡2——看著孩子的眼睛 的要點
(1)停下你手上的所有事情。站起身來,走到離孩子足夠近的地方,看著他或她的眼睛。
(2)你會注意到,當你嘗試尊重地看著孩子的眼睛時,你的語氣會更溫柔。
(3)要在成年人的關系中為孩子做出看著對方眼睛的榜樣。
3.工具卡2——看著孩子的眼睛 提示
(1)你不必為了入選“看著對方的眼睛傾聽”的名人堂而做到完美
(2)要意識到你在傾聽時多么經常地逃避看著孩子的眼睛,因為你對手機的關注》對孩子的關注
(3)從現在開始的10或20年之后,你不會記得曾經令你分心的“重要”事情是什么,但是,你會體驗到你與孩子之間連接所帶來的后果。
非語言的溝通能教給孩子們情感連接、感受,以及最終與之相隨的話語。
4. 工具卡3——啟發式問題(交談型)
不要為了得到某個答案而問陷阱式問題。如果你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陷阱式問題。
(1)要問開放式問題,然后就傾聽:
發生了什么事?
你認為導致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你和其他人對此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不要用“腳本”。問的問題要適合當時的情形。
目的:吸引孩子分享自己的觀點,幫助其探究行為的后果。引導其思考,并讓孩子積極參與解決問題。
5. 工具卡3——啟發式問題(交談型)使用提示
(1)要等到你和孩子都平靜下來之后再問啟發式問題。(環境)
(2)要確保你的首要目標是與孩子建立愛的連接。(目標)
(3)要真正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好奇。(不功利)
(4)孩子們知道你什么時候是真正好奇,什么時候對于他們應該如何回答是有預設答案的。前者讓孩子思考,后者會招致孩子們內心的拒絕。
(5)要運用你的心和內在智慧,問適合當時情形的啟發式問題。
(6)要信任孩子能夠在你信息的指導下解決問題。
三、塑造孩子“我行、我敢、我會”的抗挫力和自信力
德雷克斯說:我們無法保護孩子免于經歷生活的跌宕起伏。因而,幫助他們對生活做好準備是絕對必要的。
1.案例——一步一步來
議題5:你認為案例中的孩子可以學到哪些技能?
不放棄,慢慢來,我是可以自己穿鞋的
2.工具卡4——每次邁出一小步
Tips:要把任務進行分解,讓孩子能體驗到成功。
成功之路最好是每次走一小步。如果設立的目標太高,可能永遠都無法開始,或者會因為沒有很快取得成功而氣餒。
提示:
(1)要放下對完美的所有期待,因為這會讓孩子非常沮喪
(2)要鼓勵改善,而不是完美。
(3)要有耐心。你當然能做得更好、更快,但這不會幫助你的孩子形成能力感。
要停止為孩子做的事情,并為孩子留出練習的空間——即使他做的并不完美。如果他說:我不行。你要有耐心,并鼓勵他說:我相信你能處理這件事。我會給你示范第一步,然后讓我看看你做的下一步。
3.議題6:回顧一次你小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辦成一件事的經歷,你的感受如何?
回答:有信心,自豪,有成就感
4.工具卡5——鼓勵與贊揚
(1)要教給孩子自立,而不是依賴于他人,鼓勵會帶來自我評價。
(2)贊揚會導致孩子成為“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工具卡使用提示:
(1)我是在激勵自我評價,還是依賴于他人的評價?
(2)我是尊重的,還是居高臨下的?
(3)我看到的時候孩子的觀點,還是只是我自己的觀點?
(4)我會這樣對我的朋友說話嗎?我們對朋友說的話往往符合鼓勵的標準。
鼓勵與贊揚的不同:見圖
6.工具卡6——“有限的選擇”使用方法
(1)要說,“該離開了, 你愿意像小兔子那樣蹦蹦跳跳,還是像大象那樣重重地走回車里?”
(2)如果你的孩子不想離開,要和善而堅定地說:“待在這兒不是一個選擇”,并重復上述兩個選擇。
(3)在兩個選擇之后加一句“你來決定”,會賦予孩子力量。
注意:在恰當的時候,給孩子提供至少兩個可以接受的選擇。
孩子們對很多事情不能有選擇,比如要不要做家庭作業??梢宰尯⒆舆x擇做家庭作業的時間,比如放學以后馬上做,晚飯前做,或者晚飯后做。
7.工具卡6——“有限的選擇”提示
(1)要記住,提供選擇會讓你的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自我認知能力很強。
(2)當一個孩子想要與你提供的選擇不同的東西時,要說:“那不是一個選擇?!辈?b>重復你提供的選擇。要記住加上“你來決定”的重要性。
(3)如果孩子依然不接受你提供的選擇,要說:“在你準備好之前,我不得不做出決定。”然后,要決定你怎么做,并允許孩子擁有他或她自己的感受。
(4)關鍵是要保持和善而堅定的語調,即便是在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不要和孩子一起大發脾氣。
四、理念及工具總結
1.鼓勵
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過度保護的行為,從而不會令他們氣餒。另一半指的是學會鼓勵孩子。只要我們表達出對孩子勇氣和自我認知信念的支持,我們就鼓勵了孩子。
2.工具的組合使用
當孩子出現發脾氣、哭鬧,或遇到其他困難時,我們首先要通過【擁抱】、【看著孩子的眼睛】與孩子產生連接,通過【交談式啟發式問題】同孩子深層連接,并讓孩子在我們的問題中分享自己的觀點,自己找到方法,用【有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并用【每次前進一小步】,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能干,用好【鼓勵】而不是贊揚。
3.給父母的鼓勵
當你發現自己的行為和正面管教的理念相違背時,不用忐忑,不用自責,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我怎樣做才能使事情更好”的理智思維上來。當你使用新方法管用時,為自己高興吧;當你又回到舊習慣,也不要責怪自己。改善自己,有勇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我們要的是進步,而不是完美。
留心那些小小的進步,就能放松下來,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
講師:果媽詩云? ? 整理:裴裴? 日期:20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