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文章想到該寫寫自己以前讀過的書。倒不是說自己讀過的書有多少,有多好,而是想說說我讀書的來源和相關經歷。
小學階段
小時候,家里并沒有藏書。我看的書幾乎都是借的,除了有三四本是媽媽在我的要求下買的。
有記憶的讀過的第一本書,是學校給姐姐發的《紅巖》,那時候我大概一年級,自己還不認識幾個字,就追著爸爸或者姐姐讓他們給我讀,(小時候媽媽每天是在忙各種家務的)。雙槍老太婆,小蘿卜頭的故事聽得我如癡如醉。
等到我自己能夠獨立閱讀了,看過一個阿姨家的書。我們兩家關系很好,經常走動。她是老師,家里有兩個兒子,二兒子比我大一歲,有智力問題,但是并不影響他媽媽買書給他。我記得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是從他家借來看的,還有介紹人類起源和進化的圖畫書。《海的女兒》就是那時候讀的,很感動,很傷感。
后來我看過一些小人書,是我四舅帶來的。他本是開公交車的,為什么有一陣賣小人書我是記不得了。不過有書看,我還是很高興的。一些關于唐太宗的傳奇故事還挺有趣,我現在還記得《唐太宗游春》里面的線稿插圖,很中國風。程咬金,魏征,是我那時候認識的。以人為鏡也是那書里的句子。
小學時候,我家離學校很近,我寫字相對比較工整,老師會讓我放學后留下來,在黑板上抄寫數學題,等第二天早上大家來了做。一次,一個男同學上課看武俠小說被老師沒收了,老師居然就把它放在講臺桌里面,剛好便宜了我。每晚當放學后,寫完黑板題,我就看一部分那本書,大概用了沒幾天,我就把那書看完了。甚至有一天看到天快黑了,爸爸擔心來學校接我。那本書叫《三盜九龍杯》。
還有,小時候家里住的樓房,樓下開飯店,樓上空閑著放些雜物。里面有一個箱子里面有幾本書,大概是爸爸的。我翻出來一本《舟山大奇案》,磚頭一樣厚,也幾乎被我看完了。白天爸媽忙店里生意無暇顧及我,我便鉆上樓,甚至可以一天不下來。那時候家里是自己燒的土暖氣,樓下熱,樓上沒燒很冷。我在上面凍的啊,手腳都快僵了也不下來,累的眼睛酸酸的嘩嘩流眼淚也舍不得歇太久。
后來姐姐向同學借書回來看。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和姐姐住樓上,我倆窩在被窩里,兩個人看一本。姐姐看得快,我看的慢,于是經常出現一個畫面,就是一人手在中間捏書頁,兩人歪著頭分別從兩面看。甚至會用被子蒙住頭用手電在里面看書,不記得為什么了。偶爾爸媽會上來看看我倆,我們會迅速收起書裝睡,等他們下樓去再重新看起來。記得我在被窩里我看過《皮皮魯與魯西西》《舒克和貝塔》。現在覺得那時候好傻啊!
中學時期
等到我上了初二,姐姐上了高一,她就會從學校圖書館借書回來了。我也很高興的跟著看。每個假期她可以借回來三本書,記得比較深刻的是《福爾摩斯探案集》,情節記不得了,只記得福爾摩斯很神,他的助手叫華生。有一次,他問華生門外樓梯有多少級臺階。
從小學到初中,學校征訂雜志,我都定了,基本都是中學生作文之類的。我還算同學是這類書比較多的呢。很多同學是不訂不看的。還有就是爸爸喜歡聽評書,我和姐姐也跟著聽,直到初三要中考才不讓聽了。我記得我自己曾算過,共聽了約20部評書,這或許也是我對中國古典文學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吧,爸爸不小心啟蒙了我。這雖不是讀書,但是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我無書可讀的遺憾。(小時候我和姐姐眼睛都不好,家里除了過春節看幾天外平日是不看電視的)。再有,每學期開學我都要把姐姐和我的語文書先從頭看到尾,感謝爸媽給我生了個姐姐。哈哈。
直到中考結束前,我沒有自己買過書。中考外出考試,媽媽給了我一些零花錢。我用來在書攤上買了三本書。其中有一本最厚最貴我最喜歡的各大文豪的散文集,書名記不得了,我還沒來得及仔細讀,一個朋友反復的央求我把這本書送給她,我便送給她了。補充說明一下,這個同學姐妹三人有兩人是和我同班。她是家里最小的。她們是后媽,親媽如何了不得而知。她家比較貧困,她中考就不想報考了,我反復勸她一定要參加中考,還跟媽媽要錢,替她交了報考費。所以當她張口向我要書的時候,我沒辦法拒絕她,雖然我也沒什么書讀。
等我上了高中,還是沒書可讀。學校沒有圖書館。高一那年,我跟同學去了一家租書店,在眾多言情武俠書中,我發現了一本書《穆斯林的葬禮》,直覺告訴我這本書好像是本很有名的書,跟別的書不一樣。我便租下來了。書真的很棒,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閱讀一本名著。情節已經忘記了只記得那個假期我讀書讀的痛哭流涕,酣暢淋漓。我記得從那書里,認識了一個字,殤。記得了一個對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租那本書,我花了五毛錢。
后來我又租過一本《簡愛》,還買過三毛文集,和張愛玲的書。除此之外,我的高中時代,便只剩下卷子和考試題了。
大學年代
等上了大學,念了中文系,我居然沒有想象中的大規模閱讀,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我大學時期并沒有到處去玩,也沒有約會戀愛,更沒有逃課。我常去圖書館,也會每天在自習教室坐到大爺喊:“封樓啦”,才回到寢室。甚至,我都沒有去看5毛錢或是一塊錢一場的校園電影。但是,我并沒有讀很多書。那時候我經常發呆,時間便無情的溜走了,只給我留下了一個蒼白的大學時代。
大學的時候,我很困惑,很迷惑,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也沒有老師來指導我們。我那時候自己說過,大學的可貴在于自由,大學的可惡也在于自由。對于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夢想的迷茫的我,從來都是被動完成任務的我,徹底蒙了。好在我沒有變壞,可是我也沒有變得更好!那四年,我不記得我讀過什么了。只記得,我買了幾本《瘋狂英語》雜志,居然有一個同學因此覺得我品味不凡。(汗)
噢,對了,大學時候我很少買衣服,買過一些成套的大部頭,是很精致的盒子,內有黃色綢布包裹的線裝書,比如《中國通史》之類的,甚至還有選編本《四庫全書》,可見那時候我多么不會買書啊!!!那些書成了雞肋,我從來沒有讀過,又舍不得扔掉。
大學時候倒是假期回家時能靜心讀書。寒假趕上春節家里飯店也歇業不干了。這是家里一年中難得的清凈時光。每天吃完飯,我會到一個固定的桌子前看書,每天看幾次,幾天讀完一本。《傅雷家書》是那時候讀的。
說來好笑,每個假期我都會背一大背包的書回家,雄心勃勃的都要讀,把自己累的半死的擠火車,甚至有一次開學返校,因為書太重,背包背帶斷了,我只好抱著,好不容易幾經波折來到校門口,才碰到同學幫我把書包抬回寢室。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后來我才慢慢吸取教訓,每次只帶一兩本書回家做心里安慰罷了。
工作后
工作后,我自己可以支配的錢多些了,思想也稍微成熟些了,便開始了我買書看的歷程。當當,卓越亞馬遜是我的主要購書陣地。到現在,主要是當當,有時候是京東,亞馬遜不知何時起不再使用了。我的時間少了很多,買的書,卻大部分都讀了。
現在呢,有了比我更愛買書讀書的先生,而且我們興趣相近,不愁沒書讀了。但是,整日上班帶娃時間更少了。不過一切都是暫時的,加入了自控力學院,我想我應該可以慢慢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書癡。
現在的我,繼續愛書,理性買書,擠時間讀書,想辦法用書。就讓書來成就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