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漂兩字,一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做為一個河南人,冒然來到北京,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在這里孤獨無助,找不到歸宿感,生活難以適應,青春也在奮斗中慢慢流逝。留給我的有白發、額上皺紋、視力高度近視、以及滄桑… 但我從不后悔,在這里,我超越了自己,達到了我曾經不敢想的高度;在這里,我漸漸的相信沒有什么不可能;在這里,我相信隨著我的漸漸強大,那些像泰山一樣壓在心底的石頭,總有一天可以像蒼蠅一樣隨手拂去。
找不到的歸宿感,我想每個在北京的外地人,都會有這感覺;在這里人口多,房價高到沒想法,就算能買車也沒牌開不了,所以也就基本斷了在北京安居的幻想。
三年來,已搬7次住所,好壞都已償盡,現在的搬家選擇都是我仔細篩選的,漸漸的找到了一點樂居的感覺。
曾隨心情遷居:一人住孤單了,就找同事一起住;想清靜了,就搬走一個人住;孤獨到快與世隔絕了,又找同事合住。其間很多事情想通了,很多事情又想不通了,但還是就這么過來了。
曾隨公司遷居:無論公司在哪,我都會住在公司附近;只是隨著越來越在乎生活質量,也越來越不想隨便,上班遠近也漸漸的不在乎了。
也隨金錢遷居:窮了,就住偏僻點;又窮又想住好點,那就住得更偏僻點,遠到去中關村上班要一個半小時,不過這都不算什么事,我的底線早已經非常低了。
還記得剛來北京時和海波討論:在北京好好的攢幾年錢,到時回縣城買房去吧。但是... ...3年已過去,錢呢,都去哪兒了??
孤獨與無助,剛來北京時沒有一個親戚,沒有一個知心朋友。一個人去天安門、故宮、十三陵散心,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下班。沒人指導我未來的方向,沒人知道我現在的狀態。那時溝通不擅惹人煩,犯錯也沒人糾正,整天像做夢一樣不知所做是什么。一切都得靠自己慢慢的領悟,慢慢的從各種不順中思考與成長。別人問我情況時,我只有一句話:一切都很好。那時很想撇棄一切盡情的放釋與墮落,但…等到沒錢找誰借?沒工作找誰推薦?沒住所找誰借宿?憂傷找誰安慰?又有誰能與我同路?這一切后果都得自己承擔,所以盡管休息了一段時間,那也只是利用那段時間學習充實自己。
生活上的不適,多希望來一場大雨,洗凈這灰蒙蒙的天空與我的靈魂,但那卻是可遇不可求的奢望。信陽那隔三差五的傾盆大雨,只能在心里想象。
多希望每天來個辣椒炒肉,但是,這邊的辣椒不入味,而且吃點小辣就上火,辣也只能漸漸的疏遠。那爽只能在記憶里回味。
多希望每天早上來一碗米粉,但是路邊攤充斥著的只有煎餅與肉夾饃。那柔滑口感也只剩下回想。
多懷念帶著鄉音的普通話,fu與hu,liu與niu,分不清已成為我們的特色;北方人的口音,對我而言是永遠的距離。
還有其它:為什么米飯還要錢?為什么東北所謂名菜做的那么粗燥?為什么租房中價這么黑?北方的世界還有很多我不懂…
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扔掉以前的習慣來適應新的生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奮斗的青春,2015年冬天來到北京,從事網絡工程師,2016年經常整月的加班熬夜,只為有成果對得起那份薪資,結果很可惜... 2015年冬天學習linux,2016年夏天復學linux;2016年冬天學習python,2017年夏天復學python。那兩個冬天,上課路上:出門時天未亮,回家時天已黑。時常遇到下大雪,看著那一片白茫茫,安慰自己的只有一句話:這個冬天苦一點,來年就是我伸展手腳的時候了。但路途還是很坎坷,從我學習經歷來看,雖然我笨了點慢了點,但總算完成了技術的初步積累。看著同學們show幸福、show愛人、show寶寶、show旅游,我沒有相冊來留存我的過去,只有一份offer來見證我的青春。
盡管北京仍有太多的不喜歡,但這里也許是最適合我的;孤獨的我顯得沒那么孤獨,每個人都是匆匆而過;無知的我能見識到更多厲害的人,獲知我發展的方向。我不愛北京,也許會隨時離去,但也許會一直堅持。
雖離心甚久,但始終未曾離去,只因那遙遠的夢在這里似乎看到了可能,這就是身為一個北漂者的情結。
寫完默默地出去抽根煙冷靜一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需要學習資源聯系本公眾號。
資料教程源碼請移步會員群,只要18.88。您值得擁有。為啥這么便宜?因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原創作者:
月薪不過7萬的 學一學大數據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