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回鄉下拜年,與闊別已久同學的相聚,同學頗為神秘地跟我說,帶你去一地方喝茶,保證你覺得有意思。到了地方一看,布局清雅素淡,妙在大冬天煨著一個木炭小火爐,別有一番風味。
泡茶師傅是個女的,老同學向來嘴貧,一進門就跟師傅調侃說:“這小子不懂茶,什么茶到了他嘴里,猶牛嚼牡丹,你隨便泡。”
我一聽,嘴角不禁上揚。多年以前,我也曾被朋友帶去他老同學的茶莊喝茶,據說他同學專門給上億級企業老板供應好茶。那一次,我們去拜訪,他也拿出珍藏多年的好茶招待我倆,具體是不是珍藏多年未可知,不過泡的茶香沁入心脾,倒是蠻不錯。席間,朋友同學問我,懂茶嗎?我說,不懂,牛嚼牡丹也是吃草,三人粲然而笑。
2
對于我這類不懂品茶之人,大家喜歡說牛嚼牡丹。這些年,我在江湖東飄西蕩,周圍有一群喜歡喝茶的朋友,也喝過一些所謂高價茶。耳濡目染之下,牛嚼牡丹也品出一絲味道來。
于是,我跟同學和女師父說,喝茶有三論。
“一是,喝茶品的是一方水土。清以前,士子出門遠游異常艱難,艱難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李白杜甫兩位中國詩歌史上光鮮的人物,一位曾落魄他鄉,舉目無援為好友下葬,一位更是客死他鄉。這還是古代官大夫階級,更遑論平頭百姓遠游。因為交通不便,很少接觸異地飲茶;因為地域封閉,飲茶習慣偏于自己出身口味,對他鄉茶葉能保持足夠的敏感,所以能品出一番好茶。
不過現在不同了,交通便利,稍微知名偏遠一點的茶葉,我們也能喝上。茶喝多了,舌尖味蕾也被輪番洗滌,曾經滄海難為水,更難品出好茶。所以,我們喝茶,更應該講究江水泡茶和井水泡茶的區別,冬天喝普洱,夏天喝鐵觀音,也是這個道理。”
3
老同學又調侃道:“下次你跟我說某某地方的某某幾顆茶樹,有幾千年歷史,只摘了這么幾斤茶葉,我特地泡一壺給你喝;我一定滿懷敬意品上一口,卻一定咂不出味道來。二呢?”
二是,喝茶喝是值不值。這個值,不是茶葉有多貴,而是通常所說的意義。這些年,我沒事就摸經濟學,明白一個道理,交易從來不是公平的,關鍵在于雙方是否認為交易有價值。喝茶也是如此,你認為值,就算在繁華都市的大樓里,泡一壺從鄉下趕集買來的土制茶葉,然后海闊天空地談著,那也一樣有意義。喝茶嘛,你認為值,就值的。
這回,朋友反駁道:“喝茶,逸事也,被你冠上價值,有損格調。但對于蕓蕓眾生來說,喝茶,確實如此。不過你這樣舉例,有些別致。”
4
一旁泡茶的女師父很認真地問,三呢?
我和老同學默契的一笑。我說:“三嘛,其實是喝茶,人人都可以是此中高手。沒事時,背上那么一兩首關于茶的好詩,再記上那么一段形容茶的好詞和幾個故事,偶爾跟一群不懂茶的人吹吹水,時間一長,人家自認為你是格調高雅的品茶高手。”
老同學接過話題:“格調高雅是這樣的,比如,看到美女,格調高雅的這么說,北方有佳人,卓然獨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沒格調會說,我靠,真漂亮,胸大屁股小!哦不!是屁股小胸大,哦不不不!胸大,屁股也大!其實老六跟我一樣,不懂喝茶,只懂看美女。但他能提出獨特地觀點,大家聽了還認為很有道理,時間一長,大家就認為他很懂喝茶,其實啥也不懂。”
三人開懷大笑。好好的一場品茶論道,完全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