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路上

? ? ? ?

? ? ? ? 在沒有準備好如何扮演母親這個角色之前,我就踏上這條人生征途。在今天之前,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相當好的媽媽。在孕期以及育后,特別注重閱讀一些相關書籍,也確實從中獲得幫助,但是,在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這方面,收獲甚少。

? ? ? ? 兩天的《關系》課中,我內心倍感收獲滿滿。在課堂上,同學們樂意分享自己與孩子相處中遇到的問題,敞開心扉最終學會接納并釋懷。莊教授說,這里不是教給你們知識或技術,那些有“度娘”就夠了,來這里就是讓你們掌握思考的能力。是的,我欠缺的就是這樣的能力。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全然接受孩子的好母親,如何扮演好人生中這一重要的角色。

? ? ? ? 之所以說要“全然”,是因為過去的我,是有選擇地對兒子好,有條件的好。他聽話,乖巧,我會毫不吝嗇地滿足他的要求。反之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甚至出手教訓。看到他因反抗我而后又被整“乖”了,心里還暗自竊喜:“跟你娘斗,你還嫩著呢!”

? ? ? ? 在課堂上,我跟大家訴說了一件感到有點困擾的事情。兒子現在三歲,會自己到洗手間脫褲子拉尿,但就是拉“粑粑”一直不叫,經常趁人不備來個“觸不及防”。一遇到這事,我就無法淡定,立馬展開“收拾”模式。小家伙也倒是知錯一樣任意被“收拾”。起初以為多“收拾”幾次他就會改過。不過,結果非但沒有改善,還發現他開始害怕我,偶爾故意來“巴結”我,有時他甚至為了使我消氣,還自己轉小屁股過來。看到他這樣,我心里著急了。開始找各種方法誘導他,比如用他最愛的棒棒糖,或獎勵玩一下游戲……起初還挺配合的,但后來這些方法都不湊效了。我更焦慮了,要是一直這樣持續很久可怎么辦!

? ? ? ? 在這課上,我把心里的憂慮說了出來,希望莊教授和前輩幫忙支招。前輩們聽我說完,分析了行為背后的原因。我急切地問教授方法,我該怎么辦?莊教授顯出略帶神秘的表情,說道:“兒子,請好好享受隨意便便的樂趣吧!”,這時在場的同學們都笑了,當時我看到的是大家表示認同支持的笑容??吹角f教授認真的表情,我知道他不是在開玩笑,我應該明白該怎么做了。如教授說的,孩子會長大,再這樣隨意的不再有幾年了!

? ? ? ? 原來自己和很多父母一樣,會去做比較,卻看不到兒子小小年紀熱愛閱讀的好習慣,反而過分地在意他成長過程中小小的節點。誰規定要在多大一定要學會什么?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一面,都有他成長的軌道,而我卻用無知的“認知”來規定兒子的行為。

? ? ? ?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沒有成為父母之前,沒有哪一本書系統地教我們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我們以“愛的”名義,用“怕”的心情來處理親子關系。過分關注孩子的不足,讓自己焦慮害怕,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導致無限的焦慮被轉嫁到孩子身上。在育兒的道路上,一碰到難題,就把老一輩的那套“棍棒出孝子”使出來,殊不知那是最沒有“愛”的教育,那樣的教育導致我們這一輩人往往對上一輩懷著“又愛又恨”的復雜心情。打罵的棍棒教育,只會抑制孩子的真情,阻礙個性的發展。使用暴力,不管是語言還是身體的暴力,表面看是體現我們作為父母所謂的威嚴,其實深層來說恰恰是體現了我們的無能。你在告訴孩子,因為自己無能,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只能用暴力來壓制他。

? ? ? ? 選擇系統地學習如何處理親子關系,讓我更明確自己的角色。很多人不屑于接受有經驗的專家的指導,也沒有耐心看一些有關育兒的書籍,覺得“我兒自有天命”,“兒孫自有兒孫?!薄沂冀K相信,莊稼施不施肥,一樣可以長大,只是收成不一樣;孩子教不教育,他都會成長,只是結果不一樣。前人不計其數的經歷一再告訴我們,你有多努力,你就有多幸運。育兒的路,亦是如此。

? ? ? 我理想的親子關系不是像自己對媽媽的那種“又愛又恨”的矛盾心情,而是就算兒子長大,他依然覺得陪伴他人生重要時期的這個人是最開明,最能理解他的好媽媽。希望我們相處的日子成為他內心值得珍藏的美好記憶,如同我對爸爸的心情一樣。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用全然的愛去滋潤這棵幼小樹苗直到他長成健壯的大樹。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71213~14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