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個超級簡單,算是一項運動,也是養生法,也是放松術。
它很簡單但非常有效。
那就是靜靜的坐著——靜坐。
靜坐是調理身心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種養生之法,跟宗教信仰無關,后來宗教出現以后,靜坐就成為各宗教生活的一部分。
01
靜坐
讓推薦養生方法,讓一整天的精氣神很足,那就推薦靜坐。
清晨,陽光透過窗戶斜射進來,讓整個房間都充滿陽氣。打開卷好的瑜伽墊,在地上慢慢展開。
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可以選擇盤坐也可以靜靜的坐著。讓背部脊柱自然挺直,不要依靠什么東西。
慢慢閉上雙眼,聆聽著美妙的音樂,用鼻子深深的吸氣,你可以用自然呼吸也可以腹式呼吸。新鮮的氧氣通過鼻腔進入腹部,去滋養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呼氣時,把體內毒素統統排出體外。
慢慢從頭到腳一點點的放松,全身都在放松。你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可以清晰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整個世界都很安靜,只有你的一呼一吸。此時的呼吸變得均勻、順暢、緩慢,享受著此刻的寧靜。
時間慢慢溜走,身體慢慢出現變化,背部酸痛、手腳發麻。
腦袋飄過無數的聲音:
“今天早上吃什么?”
“今天穿什么?”
“啥時候到30分鐘呢,我又累又餓,全身不舒服,堅持不住了。”
“挺直腰背太累了,不如拱背還輕松一些”。
“我今天的任務是……”
……
就靜靜的看著這些想法飄過,不被他帶走,也不去阻止他的出現,就靜靜的看著他們來來去去。
今天是我靜坐44天,堅持的不算長,但堅持下來也感受到對身體的好處,每天靜坐后,一天的精氣神很足,很少出現乏力感,同時思路也清晰。
最主要心情變得很平靜,之前容易出現的焦躁、憂慮、不安等等無用能量出現次數越來越少,人的振動頻率就很高,自然而然會吸引來自己想要的。
02
靜坐是一項修身功夫
靜坐自古以來就是儒、道、佛、醫家都十分珍視的一項修身功夫:
道家求“坐化升仙”,佛家求禪修入定,儒家靜坐如朱熹所言“非如坐禪入定,斷絕思慮,只收斂此心,使毋走于煩思慮而已。此心湛然無事,自然專心”,要求學者“半日讀書,半日靜坐”,而醫家則從靜坐中求祛病延年。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
靜坐時人的心跳、心率降低,呼吸減緩,大腦電波松弛,肌肉放松,免疫功能明顯增強,血液循環力量得到明顯加強,讓長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復生命的活力。
這樣的血液循環經過五臟六腑,能幫助臟腑凈化積存的負能量,提升人體的自愈功能,特別對于慢性疾病和頑固癥狀。如:高血壓病、心臟病、腎病、肺病、腦供血不足、偏頭疼、身體困倦、四肢冷、風濕病、愛出汗等,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靜坐如何做呢?
1.姿勢:采取自然坐姿,以自我感覺舒適為準。但要求端坐,就是姿勢端正不能歪斜,不能挺胸彎腰,身體放松,閉目靜坐即可。有無坐凳、盤腿與否、單盤或雙盤均不要求,自然而然,隨其所便。
2.呼吸:呼吸順其自然,習慣怎樣呼吸就怎樣呼吸,以后隨著功夫的深化而呼吸自然深、緩、長、微,若有似無及至進入。
3、每次可靜坐10分鐘-2、3個小時都可以。最佳的靜坐時間為早上和晚睡前,分別靜坐20-30分鐘,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最好不要在飯后靜坐,因為在吃完東西之后,會有很多血液流往胃部。而靜坐則是希望血液能在全身流動,遍布手足四肢,因此飯后靜坐血液的循環差,難達到放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