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鄉(xiāng)間,你在思念誰?
文|文中子
“借墓游春”,“踏青挑菜”...如今的清明已然是一件無上的樂事了。
三月的家鄉(xiāng),桃李芬芳,梨花似雪,安靜的猶如被世界遺忘。一個人順著這春日呢喃過的鄉(xiāng)間小路走走看看,看遠(yuǎn)處的青龍白虎山各自相望,看層層暗山。數(shù)筆清峰。兩山夾一村,塵世又何妨?這或許便是城里人渴望的清靜或靈魂的安放吧...
小路的盡頭依然是小路,順著塘壩而過,不知不覺便來到一座墳前。矮矮的這方墳?zāi)梗棠天o靜的睡著,無暇光顧這湖光春色。人說,人走三年,人世間便慢慢淡忘了。奶奶已走了四年了,如今我們只是逢年過節(jié)才來看看,忙的時候便匆匆而過了。墳后的草又長起來了,父親常說這是奶奶的墳在發(fā)福子孫,蔭及后代。墓碑上散落著春節(jié)放過的鞭炮,我上前輕輕將它拂過。看著那墓碑上鐫刻的奶奶名字,恍然間,我才記起了奶奶的名字。心中剎時愧慚。
記得兒時,在眾多的孫輩中,奶奶最是疼我。或許是“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的緣故吧,奶奶常給我煮雞蛋吃,在鄉(xiāng)村尤其在那時,雞蛋是送禮才用的。那時的我,每每飯后便跑去她的柴門前,為她扯上兩支干柴,就坐在那高大板凳上甩著兩條腿,等著她給我雞蛋吃。每年生日,從未念過書的她都記得,煮碗雞蛋面看著我吃。記得我稍大點,每天跑學(xué)堂累,奶奶總給我些她包裹著嚴(yán)實的小吃和自己做的餅,偶爾還給我五角,一元的零花錢,還悄悄的囑托別讓其他的哥,姐知道....更大點的時候,奶奶還這樣給我東西,我便不要了,我有些嫌她弄得不好,弄得不干凈。但她也從沒生過氣。奶奶對我哪有氣可生呢?她那樣的樸素,本分人對這個世間也沒生過氣....我依靠在奶奶墳前的那顆松樹下,不覺間想起幼時的那些往事,想起徐志摩的那句詩“輕輕的我來了,不帶走一片云彩...”多少仁人志士把它當(dāng)作墓志銘。我想,它更適合奶奶吧。遠(yuǎn)遠(yuǎn)的走了....
古人說,“鴉啼雀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我沒有故意要來為奶奶掃墓,祭拜或哭訴。我只是在這時節(jié)里順道而過,看看這方墳?zāi)埂?磿罕阕吡耍瑳]有人說的草紙,青煙。只是看看,明日便又回塵世凡間了...
文|文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