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子不知道在何時、在何種語境下學會了一個極其抽象的單詞——“孤獨”,更不知道他為什么對這個詞語會情有獨鐘,一天不用個十幾二十次就誓不罷休:小猴子孤獨、正在掃地的清潔阿姨孤獨,連朵盛開的花都是孤獨的……
童言童語,無所畏忌,只是其中有幾次用得確實讓我心思震動,或許,對語言最初、毫無添加、毫無世俗的情感理解就應該是漢字最真的本意。
2
場景一:爸爸準備上班了。
“爸爸,你不要上班呀。”小人兒一手揪著爸爸的衣服,一手抱著爸爸的大腿,一臉惆悵地撒嬌:“你去上班了,我就好孤獨啊。”
“爸爸上班,不還有媽媽呀!媽媽放假,媽媽陪你玩,不孤獨啊。”爸爸抱起他,安慰著。
“媽媽不會玩警察抓小偷啊,沒有爸爸小偷,就我一個曦曦警察,好孤獨呀。”兩歲多的娃抱著爸爸的脖子,歪著身子,萬千嫵媚地嘆氣說。好吧,那是自嘆弗如的演技啊。
哦,原來,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已經懂得了:一個人不見得是孤獨,兩個人也不一定就不會孤獨。對他而言,“孤獨”早已經是一個動態的單詞。
如果一個人能夠自得其樂、沉湎其中也有安靜的樂趣,我見過他一個人在那里咿咿呀呀地自己搭了半個小時積木、翻了大半天的書,仿佛躲進了自己的小天地,我都沒聽他說過孤獨。
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沒有對手,沒有配合的玩伴,沒有理解的樂趣,那確實就會孤獨難受了。就游戲而言,爸爸確實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小偷”,他扮起這個角色駕輕就熟,從躡手躡腳的姿態再到夸張非常的呼叫聲,還有技術高超的藏匿本領,簡直就讓曦曦警察欲罷不能,對這個游戲是癡迷異常。沒有這個爸爸小偷相陪確實游戲就失色不少,警察豈不就是孤獨?呵呵,想到這里我不禁撫掌嘆息啊。小人兒對這個單詞的理解是相當到位的呀。當然,為娘的還是有一些小小慚愧,抱歉,媽媽演技不好,你當警察的這種成就感老媽我確實給不了啊。
想起《神雕俠侶》,想起那位金庸筆下傳說許久的“獨孤求敗”。他從未正式出場,但是一直被掛念。孤獨是否也是“獨孤求敗”的郁悶呢?那個“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杰,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的獨孤求敗,最終發出“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的嗚呼哀哉。沒有匹配的對手和玩伴,生命真的是寂寞啊。
3
場景二:母子二人在小區散步。
寶貝看到一只小貓在小區垃圾桶邊上溜來溜去。小人兒蹲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我陪著,十來分鐘過去。風搖曳著,割草機的聲音伴隨著陣陣清香,一切都那么美好。
突然,兒子問:“媽媽,貓咪在干什么?”
“貓咪在翻找食物。”
“為什么要在垃圾桶找食物呀?很臟哦,掉在碗外面的東西不要吃,貓咪,會肚子痛的。”呵呵,小孩拿著我們經常教育他的話語一本正經地教育著小貓咪。
“可是他只能在垃圾桶找吃的呀,因為沒有人喂他們吃飯。他肚子餓了。”
“為什么沒有人喂他吃飯呀?他的媽媽呢?小貓咪好孤獨呀。”
想了想,抬頭對我說:“媽媽,你可都要喂我吃飯哦,我不要在垃圾桶邊上吃飯,我不要孤獨。”
當下,我馬上抱起萬分憂愁的他。中午那頓飯,小家伙吃得有點安靜,不知道是不是還惦記著垃圾桶旁邊的那只小貓。
哦,孩子已經明白獨自覓食的貓咪是孤獨的,他比我們成人更直接地曉得親情陪伴的重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對他們而言就是天、就是地,就是他們的全部。他們很難想象沒有陪伴的日子。受委屈了,往媽媽身上一撲一哭一會就好了,又可以沒心沒肺地咧嘴快樂;不高興了,往爸爸身上一坐一耍賴就搞定了,又可以毫無負擔地去尋找樂趣。孩子,請記住這種感覺,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是你可以養精蓄銳的精神撫慰港灣。這點永遠無須質疑。
只是媽媽特別想推薦懂事后的你看一本書——蔣勛《孤獨六講》。
他說:孤獨沒有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于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書中告訴我們六種孤獨: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欲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配予蔣勛式的娓娓道來,這本書不會讓人覺得乏味和說教。
然后,看透了,其實也就明白了,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猶如困獸。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它理當成為另一程度的圓融。
所以,寶貝,媽媽知道其實你只是下意識地用了這個單詞,并沒有媽媽這么多“牽強附會”的胡思亂想,但是我希望日后你長大了、情感成熟了、需要有更多承擔與獨立的時候,你看到媽媽這篇日記,你可以看到媽媽一些不甚智慧、但充滿過來人經驗的叮囑:
第一:不要害怕一個人看似“孤獨”地存在。童年的你經常一個人可以玩得很開心,玩得忘記吃飯、玩得不舍睡覺,因為你面對的是自己心儀的玩具,是自己喜歡的讀物。所以正如王國維老先生在《人間詞話》里所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孤獨恰恰是人生的一種常態,勇者敢于面對,智者樂于沉醉。而陶醉的前提是你要找到自己的獨處技能,你要找到自己的心儀之物。當然,這個尋找是個過程,也是媽媽和你目前很重要的任務啊。
第二:不要陶醉一群人看似“熱鬧”地喧嘩。熱鬧不應該是緩解孤獨不適的治本之策。人從來不是一座孤島,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要有自己的玩伴,萬事伴有知音賞,多好。但是人多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有你的同行者,所以我們要善于挑選、更要善于付出、善于經營,因為知己難求啊。但愿你在人生每個階段都能尋找到像爸爸這樣好的拍檔。哈哈,當然,你也可以考慮一下媽媽這款的啦。也不錯的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