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豐畫語】藝術表現形態和語言的個性化、獨特化、自由化,深刻在人性實質、現實情境、思想厚度和故事哲理;核心在價值觀念、問題揭示、意識解構和直達本象;簡明在由表及里、視覺創意及心靈震撼!
老家物語/圖文/石豐
1/昨夜臨雨,今日又逢端午節。
2/老家地處陜西關中腹地,距離西安不到70公里。雨后的老家,空氣新鮮,滿村子散發出植物和花卉的清香。
3/老家院中的馬齒筧并不孤獨,一場中雨過后,一片生機盎然。
4/夏雨的色彩,明凈、透亮、深沉。
5/環保意識和化腐朽為神奇,在我妹子的心中時常升騰而起。
6/審美的差異,讓生活豐富多彩。妹子說:哥,你喜歡綠色,我專門給院子種了幾株向日葵。
7/水井旁邊的青柿,在春華秋實中,會招搖出一片火紅的季節。
8/多個角度看事物,會將盲人摸象的失誤減少到最低限度。
9/頑強的種子,穿越春夏秋冬,它們以自己的方式,驚艷于無所不在的生存能量。
10/吃水不忘挖井人。院中的老井,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11/母親今年86歲,春節過后,身體欠佳,不同往年。
12/圖為鄰村好友看望母親時所帶的自產桃子。
13/父親今年87歲,目前生活諸事均可自理。
14/屋外,潔凈的水泥路面,讓曾經的泥濘不堪,永遠成為歷史。
15/每次到村上發小叔家看看,感受村上最大的院子,總能想到周樹人先生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所描述的情節。
16/院中嬌艷的指甲花開得正紅。
17/冬青花開,讓我大開眼界。
18/微距下的冬青花。那年,我去西安趕考,住在發小我叔的建筑工地上,時光倒流,歷歷在目,今表示衷心地感謝。
19/發小81歲的岳母,身體依然硬朗,老人對糧食充滿感情。最近,經常去麥田里拾麥穗,勸也勸不住。老人家勤勞一生,已成習慣。
20/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老人拾了一袋子小麥,足有60多斤。
21/女人是家里的風水。嬸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不但是養花能手,而且將屋里收拾的干干凈凈。
22/發小我叔家的現代化農具,從耕、種、耙、磨、犁等農具使用,一應俱全,要啥有啥。
23/和我叔小坐后道別,發現街道一邊的花卉,爭奇斗艷,人見人愛。
24/屋后,是村上許多人家的果園和菜地。
25/鄰居家的芹菜,生長得蓬勃歡實。
26/香菜花開,成熟后可以生出大量的種子。
27/聚精會神的昆蟲,你不理我,我主動理你。
28/萬物一體,各歸其類,各有千秋,彰顯使命。
29/小青瓦,是過去老家蓋房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30/碧綠的馬蓮草,很有韌勁,伸展出優美的線條。在老家的主要用途為捆綁韭菜和香菜等蔬菜。
31/雨中的西紅柿,正在生長。
32/掛滿枝頭的青皮核桃。
33/紅薯的葉子,是做涼拌菜的特色食材。
34/今天是小蔥,明天是大蔥,后天是蔥林。野兔們隱遁其中,猶如無人之境。
35/此種植物在老家被稱作——洋生姜。一種淡而無味的生姜,生吃或做腌菜用,均可。
36/順著柴垛子向上攀爬的瓜秧,象努力奮斗的人生一樣。
37/田埂上油菜的根莖,過去在老家用它燒鍋、做飯和點炕暖溝子等。
38/苜蓿,生產隊時代的“專利作物”,土地承包后,私人可以自由種植。過去是牛馬騾子等家畜的上等飼料,如今主要家庭食用,吃法頗多,開紫色花朵。
39/布谷鳥的叫聲,時遠時近,而雨,越下越大,敲打著植物的葉子和我的光頭,有些生涼,我得趕緊回家……
石豐2018/6/16
【石豐畫語】文化藝術的天然使命和能量轉換及傳遞,給予真正的社會價值都是關于生命的自由、尊嚴、公義、活力及創造的啟智與反思。
人類分四種人:聰明又勤奮、聰明又懶惰、愚蠢又懶惰、勤奮又愚蠢。創造人類文明是第一類人,毀滅她的是第四類人。一個人偶爾做一件蠢事不是什么大事,要是專心致志地去做蠢事就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還認為別人錯誤或愚蠢。
【個人簡介】石豐,陜西華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獨立藝術家,自由撰稿人,資深設計師。2018年榮登《時代人物》首刊封面。67年生于陜西,現居西安;自幼習畫,年少時即有作品發表于雜志和報端。曾長期從事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相關設計工作,藝術跨界和藝術門類涉獵廣泛,現從事當代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秉持魔幻解構主義和幾何主義相結合的藝術風格和繪畫理念,以藝術的方式和角度,揭示人性本質,消解事物表象,解構現實生活,做有靈魂和有信仰的藝術。微信:shifeng1802
【時代人物】是中國第一本與美國【時代】周刊具有天然姻緣的大型時政綜合類期刊。堅持以“全球視野、中國高度”為標桿,團結全球學界、文化界、思想精英,深入時代的各個方面,梳理海量信息,用樸實、深刻的表述為您提供最具價值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