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這件事,享受其過程,如果有結果則是錦上添花。
我不止是在草稿箱里有一些未完成的小文,如今連讀的書都一本本被我安放好了書簽放在一旁??磥砦沂詹亓四切┎煌臅炓彩怯杏锰幍哪亍?/p>
最近手里未讀完的書有《人生當如是》、《我與吳祖光》、以及一本寫作的書。還好《人生當如是》是散文集,還沒有中斷后如鯁在喉的感覺。而后兩本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相似的意趣。
《我與吳祖光》是新鳳霞一篇篇的回憶錄,極盡深情。在序里面吳祖光提到,新鳳霞因未進過學堂,幼時學戲是口傳心授,所以記憶力超強,曾經(jīng)的生活細節(jié)歷歷在目,因此能常年筆耕不輟。書中有多篇都提到新鳳霞對文化的追求,尤其是在被批斗的日子里,她學會抽離自己,會前在會場的角落在筆記本上記下當時的現(xiàn)狀和自己的心情,與丈夫的信中亦是詳細的介紹生活的細節(jié)與自己的困惑,而身為丈夫的吳祖光在回信的時候,一并也將批改標注的原信寄回。這樣的學習方式、生活甘味,成為她作品的一個特色。
手里的這本寫作書提到靜坐、慢走、書寫,正是與新鳳霞的學習方式類似。讓自己的心停下來,慢慢感受身體的感覺,思緒的流動,然后不依靠任何外界干擾,寫下你當下的覺知。只寫你要說的話,不寫你認為自己應該說的話。這次是真實的覺知、真實的記錄。如新鳳霞在開會間隙借由文字的書寫而抽離,以至于周遭的環(huán)境如此惡劣,也沒有讓自己陷入悲痛,亂了陣腳。這便是書寫的力量,宣泄了情緒,理清了思路,自己在過程中更好。
書寫,在過程中享受情感的流淌,體會和心智聯(lián)結的過程,都大于追求結果帶來的意義。或許意義本身也是一種束縛。讓書寫自然而然,同吃飯睡覺,給自己一個入口和世界相連,自己則借由流淌出的文字更豐滿。
按作者的說法,書寫是修行。我是認同的,我也希望自己能踐行,好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