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爾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大家一定看過吧?當年看的時候我是被感動的一塌糊涂。
今天我要說的這部臺灣電影,和《地球上的星星》是一模一樣的故事題材,雖然不像《地球上的星星》那般耳熟能詳,但卻更加現實、淳樸,打動人心。
而且這部電影有一個熟悉的名字,叫《魯冰花》。
最近淚點很低,不小心又被這部電影戳中淚點了。
故事的小主人公是個叫古阿明,生活在貧苦的水城鄉。他在學校調皮、搗蛋、貪玩,是校長和輔導員眼中的“壞學生”,但他有一個天賦愛好,那就是繪畫。他的畫天馬行空,脫離教條式的繪畫方式,充滿了個人的情感和想象。
從大城市調到水城鄉小學的美術老師郭云天,第一次見到古阿明就喜歡上了這個天真活潑的小男孩,并且對他的繪畫天賦也贊賞有加。
在一年一度的繪畫大賽中,郭老師極力推薦古阿明代表學校參賽,卻遭到了其他老師的極力反對。雖然郭老師堅持要古阿明參加,但古阿明還是因為在其他老師壞印象中,落選了。
心懷對古阿明的歉意,郭老師帶著古阿明的一幅繪畫離開了水城鄉,落選后的古阿明因為傷心外加營養長期不良,患上肝病不治身亡……
而諷刺的是,郭老師將帶走的古阿明的那幅畫參加了世界性的美術比賽,獲得了全世界小學生組繪畫比賽一等獎。
當郭老師拿著獲獎證書來到水城鄉時,才得知古阿明已經去世了,剩下的只有鄉人對這個繪畫天才的惋惜和悼念。
《魯冰花》這部電影屬于臺灣電影中的苦情戲,但在渲染故事的悲劇色彩時,我們也能看到故事中人物溫暖的一面。
古阿明雖然調皮,但他并非不懂事。他回到家會幫忙干家務,會幫忙捉茶蟲,只不過他像大多數孩子一樣,也渴望著玩耍和偷懶。
在電影的開始,郭云天第一次見到古阿明和姐姐古茶妹時,古阿明向老師介紹姐姐和自己時說:“她……她第四名!我……我比較笨,第十五名耶。” 郭云天老師認為第十五名已經很不錯了,姐姐告訴老師其實他們班只有十五個人。但弟弟樂觀靦腆地說:“總要有人考最后一名吶!”
還有一次在河邊,郭老師讓姐姐唱歌,姐姐害羞不愿意唱,古阿明對姐姐:“唱啊,唱給老師聽,你不唱我唱咯!”然后自己開心地唱了起來,雖然忘詞、跑調,但卻充滿了幸福的笑容。
在校園外的古阿明,就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而且這樣的心態也讓他更加洞察生活的直觀感受,所以他所創作的繪畫作品都是在講生活的故事,而且每一幅畫都在表達著孩子最真實的內心需求,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說:他家里窮,他就畫小豬長大了,他和爸爸、姐姐劃著竹筏快樂地拿大肥豬去賣錢;他覺得爸爸在茶園里捉茶蟲辛苦,他就畫深藍色的太陽,這樣爸爸就不會熱了;他討厭茶園里的蠶蟲,于是他畫大大的蠶蟲啃食著家里種植的茶葉;他想念媽媽,就努力拼湊回憶,畫媽媽的畫像……
而在學校里,古阿明就是老師眼中的“壞孩子”,當沒貼上這樣的標簽時,他所做的一切壞行為便自以為理所當然了,他踢球砸壞窗戶玻璃、他動不動就朝老師和校長擺鬼臉、他總是在學習的地方打球玩游戲……
可能這樣的孩子在任何人眼中都會覺得是問題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又那么差。
但在電影中,已然是學校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老師阿諛奉承,只看重村長家的孩子,推薦他去參加繪畫比賽;幾個男老師同流合污,挑逗勾引女老師;對學生也是毫無理由地謾罵……
我們看過很多關于黑暗校園的電影,典型的比如《熔爐》《總有一天》,這些電影其實都過于超現實了,故事里的校園黑暗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甚至脫離了真實社會,變成了驚悚恐怖片。
但《魯冰花》中的故事和校園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即使在現在社會,仍然有一些學校的老師毫無“師表”可言,而攀權附貴的現象也一樣存在。
這部電影是在1989年秋天上映的,那時候我剛出生。現在看起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似乎更加親切。
我想起小時候老師對待學習成績好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不同態度,可能像郭云天那樣的老師還是太少了,才導致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差。
希望現在還有像古阿明這樣的孩子,都能被善待和理解,天賦都能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