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幸存者偏差

在“擇天記說,經驗正在殺死你”一文中,我提到“圣后天海幽雪選擇修復星盤大陣來拯救大周”這一行為中,體現了幸存者偏差這一思維錯誤。有朋友提出質疑,為此我又找資料重新理解了一下。

先看百度百科的解釋: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這東西的別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

再看《清醒思考的藝術》第一篇,幸存偏誤(幸存者偏差):

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清醒思考的藝術》中的說法更容易理解(實際上它和百度百科的解釋是互為表里)。

你看到阿里上市、騰訊上市、陌陌上市讓很多程序員財務自由,就認為自己也可以加入一家創業公司,等待上市后財務自由。這就是幸存者偏差。

你看到有的 IT 培訓機構的學員一培訓出來就找到月薪 2w 的工作,就認為自己也可以通過這樣的途徑來獲得 2w 月薪。這就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往往也會發生在個人經驗領域。即:你會認為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成功經驗對別人也適合,并且還會認為別人只能按你說的做才會獲得這件事的成功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 我上次感冒吃了白加黑好了,白加黑效果最棒,你吃了也肯定好。
  • 我生兒子時最愛吃酸辣的,你現在多吃酸多吃辣,準生兒子。(《摔跤吧爸爸》中有一段類似的描寫)
  • 我上次繞道西三環去機場一路暢通,只用了半個小時,你今天也走西三環,最多四十分鐘肯定到機場。

我們開發中也經常會遇到。

你接手了一個老項目,它的后臺服務每天 crash 一次,它單機(不論配置、帶寬等多高)最多處理 137 個并發連接,你根據過去的經驗,認為其架構設計糟糕,必須要重構才能真正改變現狀。而且,你認為由你來重構,一定會讓這個項目發布的服務滿足 7x24 小時穩定運行,單機 1000 并發以上。這種情況下,你其實也犯了幸存者偏差的思維錯誤,同時還可能陷入了過度自信的誤區。

說回天海幽雪認為星盤大陣能拯救大周這件事上來,實際上是她個人經歷了一次星盤大陣拯救大周的經驗,就認為以后大周發生危機星盤大陣肯定也能拯救大周。這里面有幾種思維誤區:她認為大周獲救是星盤大陣的功勞,這是歸因錯誤;大周一有危機發生,她就想到星盤大陣,這是一種聯想偏誤;她大大高估了星盤大陣的作用,這是一種幸存者偏差。

我在之前那篇文章里犯的錯誤是:我說它是幸存者偏差,但后面解釋的是歸因錯誤和聯想偏誤。

“幸存偏誤”里有一段話,特別值得一看:

當足夠多的科學家調查某種現象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中一些研究純屬巧合地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統計結果——比如喝紅葡萄酒和長壽之間的關系。于是這些(錯誤的)研究立即贏得了很高的知名度。這就是一個幸存偏誤。

“幸存偏誤”的最后一段,給出了避免幸存者偏差的辦法:

幸存偏誤意味著:你系統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決辦法:盡可能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目的。這樣的散步雖然傷感,但對你是有好處的。

我忽然想起一個案例——莫斯利安酸奶利用長壽村做廣告,它使用了哪幾種思維錯誤來誘導人們購買呢?請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