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王連森
一、家庭教育的理念
“基本路線”
“大政方針”
“基本方略”
1.以家庭為基
什么是家?有老有小,有說有笑;柴米油鹽,有鍋有灶;家人團圓,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幸福相伴。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意思是: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2.以孩子為本。
3.無條件接納
尊重體諒包容理解支持
當一位父親無奈地把全社區最壞的男孩介紹給孩子的繼母時,這位繼母卻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社區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泄熱忱的地方的男孩。”
這個孩子就是日后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了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光明大道的卡耐基。(摘)
?親友不安地問一位母親:“您的孩子為什么總是一個人發呆?是不是神經有毛病啊?還不趁早帶他去醫院檢查檢查?”母親堅定地說:“我的孩子沒有任何毛病,你們不了解,他不是發呆,而是在沉思。他將來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這個男孩就是愛因斯坦,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摘)
央視紀錄片——《零零后》
中國第一部連續10年跟蹤零零后
孩子成長的系列紀錄片
5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
辰辰:孤獨的孩子。一直在等的,不過是一個愿意接納她的人。媽媽:一直在看外星人一樣去看自己的女兒。她的用詞是:“古怪。”10年后,卻日益成為了媽媽眼中的“問題”少女。她不愿和人接觸,回避甚至排斥人際關系。
媽媽越界性的無聲評判,媽媽攻擊性的貶低和不接納,都在給孩子制造不適感和不安全感。孩子于是寧愿縮回自己的殼子里,把界限的墻,夯得死死的。
從小就很特別。媽媽:恬淡,安靜。別人口中女兒的“毛病”,到了母親這里,并不算什么事兒:因為我和她爸爸都是這樣類型的,更愛獨處的。所以,一一的狀態,在我們眼里蠻正常的。說完,她笑起來。絲毫未曾因為外界對女兒的評判而焦慮。
十年后,一一仍然沒有變得更外向。然而,13歲的年紀,她卻好似一個智者。在該與人交往的時候,她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社交。不逃避,也不討好。對于做自己,她有著異乎尋常的篤定。這個女孩思維清晰,界限清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目標是什么。在她的眼角眉梢,舉手投足,無比安然、自在。
一個孩子被媽媽認定是自然的、無礙的,最后,她依然那么安然和自在。而另一個孩子被媽媽認定是古怪的,有問題的,最后,她承受了同齡人都無法承受的孤獨。
舟舟: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武漢。先天性愚型兒,智力只相當于幾歲的小孩子。舟舟從小偏愛指揮,當音樂響起時,舟舟就會拿起指揮棒,揮動短短的手臂,像真正的指揮。
周婷婷:出生于1980年,出生后雙耳失聰,其父周弘并沒有氣餒,通過賞識教育徹底改變了這個女孩的命運。
4.有分寸關愛
“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 [德]卡爾·威特.卡爾·威特的教育[M].宿文淵,編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32.
家庭是親密關系構建的場所
親密關系-親情是最好的營養品。
家庭的溫暖,尤其是母愛,
是一個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品。
有分寸:可寵不可溺愛是無私的給予,包括物質、情感。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吻
孩子遇到困難時輕拍他們肩頭的手
孩子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
孩子回家時的一個問候
還有一句“爸爸媽媽愛你”的表達
「越是親近越好好說」父母的言語暴力包括對孩子長期的吼叫、斥責、詛咒、歸咎、侮辱、威脅、貶低、取笑。
長期的言語暴力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5.日常生活化(生活即教育)
“家庭教育本來就是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 ——趙忠心.我國家庭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婦運,2011,(1):21.
等地鐵的時候,
一個寶寶問腳下踩的腳印是干嘛的?
爸爸媽媽還有外婆,
特別耐心地向他解釋是排隊的,
并且整齊地排了隊給寶寶看。(摘)
細微之處,最有力:地鐵車廂內,孩子把爆米花灑在地鐵車廂,母父跟孩子一起,一粒一粒撿起。(摘)
?早高峰,坐在后座的孩子將酸奶盒隨手扔出窗外,父親隨即下車,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教育,并將酸奶盒撿起,放回了車內。(摘)
善良總藏在不經意間,行動總比語言來得更加深刻。
下雨天,在一個地下通道入口處,一位母親用左手為孩子擋雨,而她的右手拿著傘,為一個佝僂著腰的老大爺擋雨。
這位老大爺是一位流浪漢,而這位媽媽一直慢慢地跟隨在他身邊。(摘)
?在飯館吃飯時,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靠窗的位置,過來一名流浪漢站在窗外看著她們吃,母親帶著孩子去點餐處打包了份飯給他,用自己的行動,教給孩子善良和施予。(摘)
自古就有的“不言之教”“教化”“教養”之自然式、化育式、滲透式教育模式。
每天吃飯時,第一筷子菜夾給誰?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 ???????????????????????????????????????????????????????
——朱永新(新教育發起人 民進中央副主席)《與孩子一起成長——關于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 ???
[if !supportLists]6.?[endif]系統和諧觀
二、家庭教育的原則????????
1.方向:成人成才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好人→能人:易!能人→好人:難!家庭教育的優勢:在早期育好人!
成才:主動性+自制力
成人:同情心+自尊心
男孩將廢棄瓶子遞給拾荒者時,突然發現對方未戴口罩,便找同行的家人要了一個,雙手遞過去還幫著戴好。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 。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
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
2.視界:高遠寬廣?????????????????????
著眼一生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
贏在起跑+贏在長跑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
1.語言 (Verbal/Linguistic) ????????????????????
2.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間 (Visual/Spatial) ?????????????????????????
4.肢體運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樂 (Musical/Rhythmic)
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
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
9.生存智慧(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
10.靈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
1.每個孩子都是多種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組合,問題不再是一個孩子有多聰明,而是一個孩子在哪些方面聰明和怎樣聰明。
2.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相對的優勢智能領域,如有的更容易通過音樂來表達,有的則更容易通過數學來表達。我們應該注意發現他們的優勢智能領域并加以挖掘和發展。
3.向他們提供多種多樣的智能活動機會,在充分尊重孩子發展獨特性的同時,保證他的全面發展。 ????
3.節奏:從容沉穩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到冬天開得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艷四方,且炫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竹子定律:
4.作用:引導輔助
“請幫助我,讓我能自己做”
(help me do it myself) ?
土、肥、水、保、剪
“教”成一株精致的盆栽?“育”出一棵茂盛的大樹?
5.關系:平等民主
平等
→尊重
→自尊
→自信
→自立
→自強
楊絳讀書的時候因為各科成績比較平均,可以學文科也可以學理科,老師也曾建議她學理工科。她去問父親,父親卻告訴她,不要去在意外在的評價,你應該喜歡什么就去學什么。楊絳說:“我喜歡文學”,父親回答:“那你就學文學吧!” 當年楊絳就自己和錢鐘書的婚事征求父親意見時,父親也要求她自己拿主意,這讓她一生銘記,要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
毛澤東的信:岸英、岸清二兒:你們有你們的前程,或好或壞,決定于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直接環境,我不想來干涉你們,我的意見,只當作建議,由你們自己考慮決定。總之我歡喜你們,望你們更好。
鼓勵孩子爭辯:在爭辯時,孩子必須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愿望,還要說服父母。這對孩子的思維、表達都是磨練,而且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譬如逐漸變得自信和獨立)也很重要。
6.態度:嚴慈相濟???
嚴而不厲慈而不溺
慣子如殺子慈母多敗兒“廉價的母愛,正在廢掉我們的下一代! ?
盧梭:“你知道運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嚴管就是厚愛
沒傘的孩子才會努力奔跑???
教養方式:權威型 忽略型 獨裁型 溺愛型
7.作風:敬小慎微
“誤用光陰比虛度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盧梭
8.內容:全面循序
發育好了才有敏感期!身心健康就是木桶的底!
9.方法:因材應時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優勢視角+發展眼光
你可以不完美,但不能沒有特色。
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里,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在這期間內,對某一種知識或技巧有著非常的感覺。(提前數天多災多難,拖后幾天順其自然)
敏感期的出現使孩子對環境中的某個層面有強烈的興趣,幾乎掩蓋了其它層面,并且在這期間的孩子會出現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在敏感期內施教,能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發展!
【說明】每個孩子的發育狀況不同,敏感期時間會有所差異,但是如果家庭環境比較寬松,沒有壓抑或者特殊經歷的孩子通常會在這個年齡階段內。注意】多接觸全覆蓋
順應年齡階段
李玫瑾:六歲之前管什么(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兒子:“你一說,我就不愿干了!”“老爸遲鈍,老媽你冒傻氣,我聽你們的?!......”
10.尺度:適量高質
陪著≠陪伴 真正的陪伴,是全身心的陪伴
11.口徑:一致一貫
手表效應
過于一致,孩子也會感到壓抑。
方向一致!
方法一致?
高考后2018.06.13 爸爸:留好——珍藏紀念; 媽媽:扔掉——輕裝前進
王東華:第一責任人模式
最好是父母中的一人;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有較好的教育理念;愛學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教育方法比較容易被孩子接受;有時間管理孩子的學習;能充分聽取其他家庭成員的意見。
第一責任人有家庭成員民主協商產生;當意見發生分歧時,應優先參考被監護人——孩子的意見;其他家庭成員商討教育孩子方案時應回避孩子本人;第一責任人必須充分聽取其他家庭成員的意見。
三、家庭教育的途徑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一個名叫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人們常見到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出沒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兩個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隨在三只大狼后面。后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里終于發現這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裸體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
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納波爾的孤兒院去撫養,還給她們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到了第二年阿瑪拉死了,而卡瑪拉一直活到1929年。這就是曾經轟動一時的“狼孩”一事。
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頸長嚎。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摘錄)
1.言語教導
說對:內容?時間?地點
少說:邊際效用遞減儀式化)
好好說?
李嘉誠:李澤矩李澤鍇
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羅男女小學上學,在這所頂級名校里,許多孩子都是車接車送,滿身名牌,可他們卻經常和爸爸一起擠電車上下學。
以至于兩個孩子經常悶悶不樂地向父親發問:“為什么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里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每次聽到兄弟倆的質疑,李嘉誠都會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會懂得
家訓:言教的重要形式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誡子篇》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榜樣示范
善良總藏在不經意間,行動總比語言來得更加深刻。
董卿-央視節目《面對面》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為此,她總是提醒自己:所以我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
3.偶像帶動
4.朋輩促進
延安: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
吳治保是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里灣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 2015年6月,大兒子吳云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5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后,進入陜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5.活動鍛煉
花盆里種不出參天松,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實踐出真知)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冉乃彥
家庭教育基本的方法是通過實踐,而不是說教。——冉乃彥
勞動鍛煉
吃苦錘煉
挫折磨煉
“小孩子學習事物須自己學習的。……若我們替他代做,他總是學不會的。……學一定要自己學的,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學,一方面給他學的機會就是了。” ???????????????????????????????????????????????????——陳鶴琴(著).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15.
6.媒介刺激
大腦發育的過程:神經元樹突的連接從少到多的過程。
“精神胚胎期”:0-6歲
(1)刺激必須優良;(2)刺激必須正確……凡能使小孩子快樂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腦筋里……凡刺激發生的時間愈長次數愈多,那聯念也愈堅固。”
——陳鶴琴(著).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12-13.
書中自有營養在,用書刺激。
7.文化熏陶
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
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
盧梭《愛彌兒》:“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條件
1.支持性環境
基礎性:安全、安靜、安定、安心
無電視客廳
無茶幾 組合沙發 黑板墻
2.適宜性媒介
“經常看電視的不如經常聽廣播的進步快;經常聽廣播的又不如經常讀書的進步快。”只有讀書才是主動參與!
???????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
“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
3.先進性文化
我們家的家規——
禁臟字臟話對自己——嚴以律己
同情乞討者對他人——仁者愛人
垃圾要分類對社會——厚德載物
4.成長型家長
改變改變
父母改孩子變
父母不改孩子難變
想改就得先學!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不是孩子不優秀,而是父母太落后!
家長越努力,孩子越優秀
學習無止境反思無窮期
只有進行時沒有結束時
5.親和型關系
關系好:教育就會變得易于接受,事半功倍
關系不好:屏障,授受渠道不暢通甚至阻斷,失去連接
親其師,信其道。
夫妻關系放在第一位,就可以心往一處使,就是“定乾坤”。乾坤以定,稍微有點風吹雨打,那都不是事!
夫妻雙方如果總以指責和爭吵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高的自尊,也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這種創傷可能會導致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和渴望愛。
同我一樣→ ?理解(親密型)
與我不一樣→ ?尊重(和諧型)
6.緊密型聯盟
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與你的孩子沒有血緣關系,卻愿意因你孩子的進步而高興,退步而著急,滿懷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顧大家并且無怨無悔的那個“外人”。
班主任的力量,你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