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就像陽光,它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善良就是去關心別人,去和他們一起分享內心的美好感受-尤其是那些悲傷和孤獨中的人。
《我很善良》是我給彤彤買的兒童情緒管理圖畫書中的一本,買這套書的初衷是覺得孩子天性有些執拗,做事沒有耐心,在生活中經常因為一件事沒做好就大哭或耍脾氣,比如積木沒搭好就把積木全扔掉,每當這時彤彤爸和我經常對孩子說別急,慢慢來。不止一次我對彤彤說“彤彤,媽媽有時也做不好,不過沒關系,不要著急,我們再來一次”,漸漸的,孩子還是有所影響的。我覺得這本書或許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當然我知道幾本書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的,但至少從現在看來,這本書起到的是積極的作用,而且孩子總是反復的讓我讀,我想她是能聽懂一部分的。所以我一直認為,不要簡單的把一些孩子的不良情緒歸結為天生的性格,改不了!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可塑性是很高的,所以,我們要多多用心去引導。當然更重要的不是我們去說教,而是自己做好榜樣!
關于與人為善,我一直覺得彤彤爸和我都是很隨和的人,所以彤彤也不會差,可曾經我也因為孩子不懂分享,覺得孩子自私任性,這樣不會有好人緣。雖然彤彤姥姥文化不高,但在這個問題上,老媽的話還是點醒了我。和彤彤姥姥有過很認真的交流,我一直覺得是姥姥有時太護著孩子,但漸漸的我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她不愿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玩,但她很樂意與別人進行交換的。而且,別人的東西我們也不會隨便去碰,都是問問對方,讓不讓她玩。所以我一下子理解了孩子的內心,如果你所謂的分享就是讓孩子放棄自己對玩具的支配權,那請你不要再責怪孩子了。
彤彤兩周11個月,以她現在的理解能力,似乎并不能完全聽懂這本書里的文字,但總是一遍一遍的讓我讀給她聽。相信一點一滴的感染,總會成為她內心的東西。
彤彤的點滴生活記錄
(一)
過年在老家,和彤彤大伯家的弟弟(比彤彤小四個月)一起玩兒,彤彤是非常喜歡伙伴的,但男孩兒和女孩兒的玩法是不同的,彤彤喜歡隨意拿一個玩具,靜靜得玩,有交流,滴滴喜歡跑,跳,把姐姐從后面摔倒,壓在姐姐身上,這樣的玩法他很快樂,可彤彤一點不喜歡,難免孩子就有吵架。彤彤用嘴,弟弟用手,彤彤愛哭,我自然心疼,誰都怕自己家孩子吃虧,但顧及情面我好幾次和彤彤說,弟弟在和你鬧著玩兒,別總哭。(但我心里就想,多看著點孩子,也別挨打呀!)沒想到孩子就那么聽話了。一次弟弟揪彤彤耳朵,(當然,弟弟有摸人家耳朵的習慣,)但我在邊上就說,“弟弟,別揪姐姐耳朵,好好玩”,彤彤立刻為弟弟辯護“媽媽,弟弟沒打架,弟弟和我鬧著玩呢”,這就是我的孩子,她懂得為弟弟辯護!
(二)
兩個月前我們從奶奶家抱回來一只小狗,雖然前腿有些殘疾,可彤彤非常喜歡,好吃的總分小狗一半,還稱是小狗姐姐。在奶奶家時看到一只長的很像的小狗,彤彤說“媽媽,小狗來了”我說“應該不是,要不它怎么不來抱你,舔你啊!”。“媽媽,和咱們小狗一樣兒”“恩,可能是小狗的哥哥或姐姐吧”,聽了我的話,小家伙說了句“真沒法兒,那咱們明天把小狗送回來吧”。此時我知道孩子所有的心思。彤彤,媽媽希望你永葆這顆愛心!
(三)
彤彤爸放假了,好不容易有時間玩會兒,這個大男孩兒,把娃交給二姑奶,讓二姑奶把孩子送回家,他留在親戚家打撲克,當然,我還是很高興他這樣處理的,我不愿孩子在那樣的場合,成為二手煙受害者。彤彤被抱回來,滿臉的不高興,也不說話,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一會兒她的不滿就忘了(因為她和爸爸是打算去下載動畫片的)。后來我問彤彤,爸爸給你下載了嗎,彤彤說沒有,我就說“你爸真是”,還沒說完,彤彤就對我說“媽媽,媽媽,爸爸說一會兒就給我下載,真的”。真的高興,不為別的,只為孩子懂得那份體諒,心中充滿美好!
作為父母不需多少語言,只要可以在每天的生活細節中教會你的孩子與人為善。我想她就能感受到善良和愛心,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她會將自己的善良和愛心延伸和傳遞下去,愛身邊的人,愛小動物,愛小花小草。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孩子不僅能認同和喜愛自己,她也會為自己創造良心的心理環境,這樣他們更愿意和周圍的人友善的相處,更加自如快樂的生活和成長。所以也感謝在閱讀和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