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文不才
雨夜,兒子酣然入睡。躺在被窩里翻手機,曾經的一位友人在朋友圈赫然寫到“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沒有配圖,生硬的文字反而讓這句話有很多的想象空間和更多的味道。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人之初,性本惡。
想起前兩天看過的一篇文章:海邊的漁民如果抓到一只螃蟹,一定要把它圈蓋起來,避免它逃跑。但是如果抓到兩只,三只,一群,則不需要用任何輔助物去圈它們。因為只要有其中任何一只螃蟹想要向上爬出,其他的螃蟹便會想盡辦法去阻止。最終,所有的螃蟹都會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小時候,我家鄰居那個大大的房子一直都空著,只有逢年過節才能看到女主人回來。每次回來都只是打掃一下院子,拾掇一下門前花壇里的落葉,從不在家里過夜。女主人給人的感覺總是客客氣氣,情緒淡淡,溫和有禮貌卻始終和人保持著距離感,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每次她回來之后的兩天村里都會有關于她的討論。
“現在有錢了,也看不起咱們了,你看拽的”。
“有啥啊,再裝也還是農村人”。
“當年真是過份啊”
……
后來在我的追問下,媽媽才告訴我她離開老家的原因。
媽媽說,她是那個年代少有的高中生,高考落榜之后嫁到我們村。她優雅有素養,丈夫憨厚踏實,倆人感情很好。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在家照看孩子之余,將自家其中一畝田地改種了金銀花。當時大伙都覺的她傻,因為每家每戶分得的每一分地都是要交公糧的,改種金銀花,還需要自己貼補。
貼補了兩年的公糧,第三個年頭,金銀花才有收獲。金銀花每年的花期在初夏,前后大約有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的起早貪黑,采摘,晾曬,烘干,村里人看她頂著大太陽忙忙碌碌都笑她傻。后來她聯系了收購藥材的人到家里收。左鄰右舍看她接過一疊藍色的錢,直咽吐沫。
那畝金銀花,年收入1200元。在那個年代,相當于一個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相當于20畝小麥一年的收成。這才是第一年,以后收入會更高。
后來,和你想的一樣,村里一大波人都毀田種金銀花,同時被毀掉的還有她已經培育好,剛見收成的金銀花。
左鄰右舍,同村的,隔壁村的,都去她地里了。稍微懂點的,拿剪刀剪枝;瘋狂的,用鐮刀像割草一樣,大把大把割掉金銀花的指條;更加荒唐的干脆連根拔起,還帶走點土。
幾天時間,一顆顆原本像颯爽冬青樹的金銀花,殘枝斷根,像被冬天凜冽的風刮了幾個月。
她將那些人告到村里,村支書也只是安慰她,并勸她左鄰右舍要互相幫助共同致富。
但其他人又哪里知道毀掉的金銀花破壞太嚴重,來年估計很難再抽條,抽出來條的,也會錯過花期。而那些人,雖然剪走了大量枝條,但培育的時間根本不對,根本就培育不活。
好好的一片金銀花,與其說毀在了貧窮和無知手里,倒不如說毀在了嫉妒和狹隘之下。
看不得你夫妻恩愛孩子聰明,看不得你夫妻恩愛收入還比我高,看不得你過得比我好。
后來,她離開了村里。每年固定回來幾次。她依舊優雅而有智慧,村里那些人依舊背靠著房頭說著別人的閑話。
別人夫妻恩愛,你跟朋友說看見她老公車里坐了別的女人;人家孩子能說會道,你說誰誰誰家孩子小時候嘴兒可甜了,長大后就成了悶葫蘆;同事升職又加薪,你在朋友圈說“女人長的漂亮能當飯吃”……
這種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將你襯托成一個猙獰,嘴碎、嫉妒而不得的loser。
每個人都有羨慕并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看到別人生活的好,內心應該勾勒的是自己努力超越的路徑。可以沒有敬佩之情,但絕對不能有言語甚至行動的毀滅之意。
對于美好,對于超越,我們始終應當有一種敬畏心,可以羨慕嫉妒但不可以恨;可以不愛,但絕不能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