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個公眾號,只是用來做不同的記錄,比如讀書是讀書的,時間是時間的。我有很多個微信號,不僅僅是為了區分工作和生活,也是為了和不同的朋友圈子接觸。我有很多個微博賬號,QQ號碼等等,不同的信息來源,需要不一樣的渠道和心態。
是的,我還有很多個名字。
關于很多個名字,有些名字確確實實是我的曾用名,而有些名字僅僅只是為了好玩罷了。有些名字是代表了某種狀態,有些名字是提醒自己別忘了一些承諾,有些名字是過往某一個階段的時光。
這些,只是自己在意就好了。
就像這里,想起來的時候寫下那么一兩筆,就像日記一寫就是十多年一樣。
留在生命里的瞬間,翻看的時候就是一個個無盡的聯想畫面。
我知道我是怎么變成今天這個模樣的,我也會知道我未來會是怎么樣的。
很有意思不是么。
最近在準備一個#600天計劃#的前奏,用600天的時間,堅持去做一些事情,然后在600天后正好一個節點,用儀式化的表示來完成這個計劃。
比如今年開始執行的#1000本書計劃#,現在7月中旬卻還沒有看到100本,盡管這個速度已經算是不錯了。而#600天計劃#,會要求每讀100本書就要分析這100本書單的構成,并優化下一個100本書的書單。每一個種類的書,需要多少時間才是合理的,什么樣的復盤,自己看書才是最有效的吸收。
和100個人聊天#的計劃斷斷續續地在進行,有個經驗是:和對方聊天,必須是對方領域的中層水平才可以互相交換精神交流,而且在對方感興趣卻不精通的領域,需要做足功課。我喜歡這些有效而高度集中的聊天。
100座城計劃# 整個2016年的上半年還可以,只是沒有辦法寫出那種到一座城的感受,好像讀了千萬首詩歌,卻始終沒有辦法感知到最初的狀態。下半年應該不會去太多地方了,希望可以沉下心寫得出來。
既然是計劃,那就必然會有目的。
一直以來是試圖用做產品的思路去處理好這些計劃,無論是優先級管理,還是各種協調資源,抑或是把不良資產處理掉。
而#600天計劃#的目的,就是能夠不再需要任何的計劃管控。所有的計劃,無論是長期的還是臨時的,都已經游刃有余。所有的控制狀態,或者是失控狀態,都永遠是最佳狀態。
光明起始于黑暗,失控源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