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全球趨勢》探索了所有這些趨勢的現狀,分析了這些趨勢的中期前景,并提出了各趨勢對商業的總體影響。
冷戰后各國達成的廣泛而穩定的政治和經濟共識即將分崩離析,民粹主義(抵制主義和本土主義)滲透到了各民主國家。英國脫歐和唐納德·特朗普在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中勝出是此輪民粹主義浪潮最為突出的兩個事件。民粹主義將繼續在全球各地蔓延,由此產生的動蕩和不利的宏觀環境將影響未來五年企業和經濟增長。
過去40年,全球適齡勞動力人口占全球總人口數的比例穩步上升,從1975年的61%上升到2015年的71%。而如今勞動力卻面臨增長停滯的局面,到達了臨界點。人口老齡化及勞動力參與率下降導致全球勞動人口數量占全球總人口數的比例面臨增長停滯的局面。在過去,勞動力市場全球化能夠在國家層面平衡全球勞動力分布不均的狀況。而這一全球化程度有所降低,這可能影響企業利用全球勞動力的機會。
“實物峰值”是指消費者傾向購買更少的實體商品,并減少家里實體物品的數量,更注重商品體驗。近年來,不被多余物品困擾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逐漸流行起來,消費者偏好從傳統的零售商品購買轉向更具體驗性的活動、服務和數字化產品。這為服務供應商創造了新的商業機會,也提出了重大挑戰。
經濟困境是促使消費者態度和行為向“實物峰值”轉變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65%的美國人更愿意儲蓄,而不是消費,這一比例比2006年增長了50%以上。經濟困境在年輕人群中仍然尤為嚴峻。
人口結構變化,比如城市化、老齡化趨勢也推動了“實物峰值”的出現。預計到2020年,城市人口占比將達到79%。城市人口增多,空間更加擁擠,因此家庭日用商品需求隨之減少。目前,發達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18%。典型的消費者生命周期表明,隨著消費者年齡的增長,其購買的實體商品將會有所減少,而購買的服務將會增加。
此外,環境保護主義也降低了對物質材料和實體商品的需求。消費者更加關注自己的消費行為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文化和心理的變化也推動了“實物峰值”現象的興起,社會更加認可體驗式生活代替傳統消費主義。
最后,數字化和共享經濟的興起也降低了擁有實體商品的需求。2015年,全球數字音樂銷售額首次超過所有實體形態的音樂。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全球移動設備使用者安裝的應用數量達到1560億,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100億。設備同型裝配也推動了“實物峰值”的出現,因為現代智能手機集合了電話、電腦和其他商品的眾多功能。此外,共享經濟的興起可能會降低消費者對汽車和住房等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