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金瓶梅》第六回 誰知道潘金蓮心里到底有多苦?
那邊西門新婚燕爾,夜夜偎嬋娟;
這邊小潘獨守空房,心驚又慌亂。
西門慶六月初二剛迎娶了孟玉樓,東京的親家陳洪的家人送來消息:定于六月十二迎娶西門大姐!
之前沒有交代:這個陳洪是宋朝四大奸臣之一的楊戩的親信。
書中沒有介紹,我查了資料:楊戩此時身兼兩職,一個是皇宮中的總管,他本身就是個太監;二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提督,翻譯過來就是現在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員!
這兩個官職大的很恐怖。陳洪作為他的親信,官職應該也不會小,另一方面陳洪和楊戩也是親家關系。可整本書中卻沒有陳洪官職的介紹,我也只能根據一些信息去猜測。
楊戩是個太監,自小閹割,根本沒有生育能力,他怎么會與陳洪是親家呢?這個問題說來話長,上個月的文章中我曾專門對這個問題洋洋灑灑寫了很長一段,想要弄清楚的朋友可以去翻找關于陳敬濟的那篇文章。
楊戩這個人很有研究頭。
再來說陳洪的問題。別人介紹西門慶總是這樣講:【大官人女兒西門大姐自小便許與東京八十萬禁軍楊提督的親家陳洪……】
西門慶一向以親家為榮。逢人總要突出這一點,從這里也可看出陳洪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既然陳洪說要六月十二日迎娶西門大姐,西門慶只能按夫家的要求準時成親。
成親倒是簡單,問題是陪嫁的東西很麻煩,短時間難以辦齊,別的倒也可以籌辦,只是陪嫁的大床卻打造不出來。
古時的大床不是如今的席夢思,它簡直就像一間小屋,有四圍和頂,里面甚至可以放梳妝臺和馬桶。這樣的大家伙可不是幾天時間就能做好的。
不知道朋友們還記不記得上一回薛嫂介紹孟玉樓時說過:【“…上好的南京拔步床也有兩張…”】
高曉松曾經講解過:拔步床其實就是“八步床”的諧音,我們的床一般都是兩米,步子小的人也用不了四步。拔步床該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當然高曉松講的也不見得就是真理,他也一貫喜歡信口開河。
為什么孟玉樓家中要有兩張一樣的南京拔步床呢?前幾年第一次看《金瓶梅》時我還很奇怪。
是的!作者當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就是為了這次西門大姐的出嫁。
好的作家是沒有閑筆的,只要寫了就一定有用!
孟玉樓的另一張南京拔步床就此派上了用場——作了西門大姐的陪嫁。
書中對西門大姐的親事只有兩句話,可我還是要多說一下:西門大姐結婚時年齡還不到十四歲,她的丈夫陳敬濟此時應該是十六。
好,這個事情就此寫過。
西門大官人自己結婚再加上女兒結婚都趕在了一個月,可想他會有多忙!
這一忙就忘了一個人,她當然就是望眼欲穿望斷天涯的潘金蓮——已經一個多月都沒見到西門慶的人影了!
她一個年輕女子不能拋頭露面,不能出門,只能請求王婆替她去找西門慶。
可王婆是什么人?沒有好處的事情人家根本不干!當初西門慶的十幾兩銀子已經賺到手,答應西門慶挨光的事情也已經做到,這項業務已經完結,她沒有義務再去替潘金蓮操心。
潘金蓮沒有錢,只能把不多的幾件首飾拿出兩件來央求她去把西門慶找來。
有了好處王婆跑得就是快,接連去了好幾次。
可她級別不夠,根本進不了西門府,看門的小廝又不替她通報,徒勞無功。
潘金蓮見不到情郎,還白花了錢,她由情緒低落已經轉化為情緒失控,煩惱的火山根本壓制不住,正好身邊還有個小丫頭——迎兒!
迎兒是武大前妻所生,原來武大活著的時候,潘金蓮對她也是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現在武大死了,這個迎兒的處境更是可憐,整天伺候潘金蓮還沒有好氣受。
這天因為少了一個蒸角兒,潘金蓮又將她衣服剝了個干凈,拿馬鞭子著實打了二三十下,又將她的臉兒掐了兩條血道子……
打完迎兒,潘金蓮又走到門口的簾兒下向外張望,可巧正看見西門慶的小廝玳安兒正騎馬經過,連忙叫進來問:西門慶怎么這些日子不來?連個信兒都沒有?
玳安笑嘻嘻的不肯說,架不住金蓮連諷刺帶請求,只好將西門慶新娶了孟玉樓的事情說了出來!
潘金蓮等啊等啊等了三四個月,就盼西門慶把她娶進西門府。
西門慶的確娶了,可新娘卻不是她!
【這婦人不聽便罷,聽了由不得珠淚兒順著香腮流將下來…倚定門兒,長嘆了一口氣……】
玳安連忙說:“六姨休哭,你寫幾個字兒,等我替你捎去,與俺爹看了,必然就來。”(潘金蓮在娘家小名潘六兒)
潘金蓮這才醒悟,把蒸角兒端給他吃,又走入房中款弄羊毛筆寫了一支《寄生草》:
【將奴這知心話,付花箋寄予他。想當初結下青絲發,門兒倚遍簾兒下,受了些沒打弄的耽驚怕。你今果是負了奴心,不來還我香羅帕。】
寄生草是詞牌名,潘金蓮的這一支是單調52字四仄韻。
古人的文學修養比現代人強得太多,小潘用極短的時間寫得工整嚴密,詞意俱佳。再看看現在的這些詩人,就不多說了。
后來整個西門府上上下下六七十人,論起文化層次,潘金蓮也是最高的。
閑話不多說,信已經稍去了,根本沒有像玳安說的那樣西門慶見了信就會來。
潘金蓮又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從六月底一直等到了七月二十八……她忍不住了!
七月二十八是西門慶的生日,他又沒來。潘金蓮又拔下一根金頭銀簪子送給王婆,央求她明早再去一趟。
這一次王婆天還沒明就跑去西門慶家門口死等,等了半天才看見西門慶騎著馬從東邊走來,原來昨夜在青樓一夜未歸,此時已經是醉眼朦朧…
王婆這次倒是盡力,上前拉住馬韁繩好說歹說,將西門慶帶了回來。
幾個月不見,潘金蓮喜出望外,各種作態,剛才還假裝生氣,轉眼就無比乖巧,讓西門慶登時眼前又是一亮,兩人歡歡喜喜的顛鸞倒鳳一直到第二天!
往往好事伴著壞事一起來,兩人正歡喜的時候,武松提前讓人給武大捎了一封信來,內容:八月到家!
兩人看完,一時都慌了手腳。
關鍵時刻王婆第二次站了出來:【“如今武大已經百日來到,娘子請上幾個和尚,把這靈牌子燒了。趁武二未到家,大官人一頂轎子娶了家去。武二他敢怎的?自此你二人自在一生,豈不是妙!”】
兩個沒主意的連連點頭。
說干就干,八月初六武大百日祭,燒了靈牌,八月初八,【一頂小轎,四個燈籠,婦人換了一身艷色衣服,王婆送親,玳安跟轎,把婦人抬到家中來。】
潘金蓮如愿以償地嫁入了西門府,西門慶將她安置在花園中的一座小樓里,樓下的三間房,樓上堆滿了藥材。
從正妻吳月娘房里要了個大丫頭春梅來伺候,又花五兩銀子買了個小丫頭,起名叫做秋菊。
自此潘金蓮正式成為西門慶的第五房小妾,都稱她為五娘!
不是第四房。
原來孟玉樓嫁過來之后,西門慶又扶了家中的一個丫鬟孫雪娥,讓她做了四房。
好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想想:孟玉樓的故事為什么非要插到潘金蓮的故事里寫?還直接將潘金蓮的故事從中間切成了兩段?
我認為作者有這么三層意思:
一是,拉長金蓮盼嫁的時間,顯示她在西門慶心中的重要性其實并不大;
二是,寫作技巧;增加故事的曲折程度,提高讀者的獵奇心理;
第三,就是用孟玉樓的婚禮來對比潘金蓮的婚禮。
潘金蓮其實沒有婚禮,也沒有什么陪嫁,只有一個王婆送親,一頂小轎抬進來就算完事,一切都省得干干凈凈,省得不能再省;
再想想上一回孟玉樓的婚禮,那可是有說親、有相親、有訂親、有三十多人的迎親送親隊伍、有新婚喜宴、還有三日之后回門的慶賀!該有的一樣都不少。人家孟玉樓是【一頂大轎,四對紅紗燈籠....】
細心的讀者都能讀出其中的落差,也能明白蘭陵笑笑生的用心——雖然他不直接講出潘金蓮的低賤,不直接講出西門慶對她并不重視;但他用孟玉樓對比出來卻更加有力。
唯恐有人看不出來,他又寫了個孫雪娥,一個下人丫鬟也比她更高一等,也能排在她的前面。
這一章比較啰嗦,下一章是個高潮——武松獅子樓斗殺西門慶。
是場武戲!
話說:文戲上床,武戲上房!
上床驍騎不敢寫,上房敢不敢呢?
請期待!
這一回的重點:我們的第三女主角龐春梅正式登場。
次要人物歸宿:
西門大姐嫁去了東京;
迎兒被安置在王婆家寄養。
請關注@驍騎讀書,需要您的支持,謝謝!
往期文章鏈接:白話《金瓶梅》第五回 潘金蓮盼嫁偷情郎 西門慶急娶富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