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第23年的教育工作者,回顧過去的教育經歷,很豐富,很充實,幸福感滿滿。但仔細想來,卻發現,自己真正能夠用于提煉或用于分享推廣的經驗是什么?自己總結出來的教育信念與教育策略是什么?自己是一名經驗型教師還是一名專業型教師……
如果以上問題都找不到明確的答案,那么,我該反思過去的22年教學生涯中,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哪些是較為成功可以總結延用的,哪些是失敗需要調整改進的?新的國家教育形勢下,自己在嶄新的工作環境中,又該如何總結經驗,發揮優勢,努力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從而追尋屬于自己的教育幸福?
這應是值得我深思且必須要深思的問題。讀了普利輝老師的著作《一線教師如何快速成長》這本書的序、第一章前26頁,瀏覽了這本書的目錄,我不禁肅然起敬。普老師一直工作在偏遠鄉村,學生基礎薄弱,家長配合度不高,但普老師多年來,從未抱怨過自己工作的環境,而是一直學習,學習教育心理學,提升自己的語文專業水平,他不停地讀書、不停地寫作、不停地反思,在新教育思想浸潤下,加強網絡研修,自主報名研修專業寫作,堅持帶著學生一直悅讀、一起寫作、一起反思,硬是讓自己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成長為一名專家型教師。現在,他又將自己的學習所思、所想整理成文,作為一線教師從平凡到優秀的成長實踐指南,為我們更多迷茫的一線教師指導方向,幫助他們樹立成長意識,獲取成長動力,探尋成長指南。更重要的是,從閱讀前26頁的過程中,我不僅感受到了新理念、新思想的引領,更是看到了理念與思想如何在具體的操作與實踐中有效落地。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線教師真正需要的吧!
閱讀這些后,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學習型教師的愿望與信心,現如今教學經驗基礎有了,學習平臺也多,進行有效甄選后,就要持續地去做,行為改變,才會助推觀念的內化,二者合一,成長才會在悄然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