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一步

劉兵克

如何做到兩倍薪水?——這是李笑來老師提出的一個問題

問題給了你,你先做了準備,再去接受了人家的思考

一開始沒看人家的思考,我自己先思考了一下。我想一天工作時間還是那些時間,時間上去改變并不是最終的辦法,做一件事在思維方式上的改變(說了這話,大概受了李笑來老師的影響,但又不具體,你明白什么是思維方式嗎?你可不能隨便從腦瓜里想出一個結論然后就想讓別人去接受吧,你得解釋清楚才行,不能憑借一種模糊的感覺,這種模糊的感覺呢接受了很多類似學習方法論的知識,自己沒有消化而產生了模糊的感覺不知不覺說出來了,然后下一個沒有說服力的結論。),才能至少做到兩倍的工資。時間是不太容易控制的,控制我們的就是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微博、微信、直播、淘寶.....),對,我們的注意力被這些拿走了,控制了我們就控制了時間。(這些都是表面化的思想,也不是踐行后的感悟,所以不值一提,沒有給人啟迪一些額外的思考)。以上就是自己的膚淺沒有實踐后的思考了。

問題給了你,什么也沒做,直接接受了人家的思考

以上兩種做法,踐行過后的人會明白的,你會想,靠,果然是牛人,漲見識了,問題想得那么深入,想的層次都不一樣,還看到了自己不足。

“提高效率(抽象詞,每個人理解不同,但是都可以認為同樣的時間做得事就多了,質量也高了——括號里的內容自己加的)這事兒并沒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難,那么玄。”

“在過去的時間里,你會經常這么想事兒嗎?“嗯,有道理!那個道理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沒有,把這個問題記在隨處可見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因為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玄妙”的能力:融會貫通的能力。”

那個道理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我有時也會刻意問我自己類似的問題,就我學了這個能用在哪里?但是并沒有一直貫徹我的生活,有時我也就想了也就想了沒做深入思考。我有時想過這個問題之后,如果當天沒有運用起來,我就沒作想了,如果我自己反復問了自己,這道理能用在何處呢,有時離開當前想的地方去到別的地方也會出現這個道理。列舉下面兩個親身經歷的例子。

我在「得到」每天聽本書里聽過一本叫《你的燈亮了嗎》我試著運用這里面人家講的的一點(現在我已經模糊了這個點了),看完這本書我也想過應該應用在什么地方呢,不能白聽了這本書啊,用出去的知識那才是真知識,這樣自己也會樂著。應該聽這本書的第二天,我看到我媽在解決一個問題,我媽當時正在往一個空的百事可樂大瓶塞了很多曬干了的咸菜,為了放進更多咸菜就就得壓結實點才能放更多,好比垃圾桶要放更多垃圾得更用腳或者什么壓緊點一樣的道理,你知道百事瓶口小啊,我媽就想到了用掃把帶有塑料套的一端插入瓶中,用力壓,沒想到拿出掃把一端那一刻,掃把那個塑料圈因為與瓶口的摩擦原因掉進去了。我當時也不知怎么的想到《你的燈亮了嗎》的一個關鍵點:你是問題的解決者也是問題的制作者(大概是這樣),哎呀媽,你雖然解決了一個問題,但卻因為這個問題產出了另一個問題,怎么樣把塑料套從瓶中拿出來呢?但是我也就停留在這個階段沒去做深入思考。

還有一次想起這本書的關鍵點是在我家大門口的一副對聯上,粘在墻上的透明膠布被風給吹松了,平時我肯定順手會把松了的一部分給用力按壓粘回去,就在我要按照平時的習慣做的時候,這本書的關鍵點出現在我腦海里,這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還會被風給吹松的甚至正副對聯都會吹走,所以我進屋,拿著凳子和膠布重新把松動的四邊狠狠的粘了一遍,比之前穩固多了,這樣明年貼新對聯時可以親手撕下來。

這兩個例子是發生在我身上的好例子,發生過后我也沒有再繼續深入去思考,浪費了當時踐行完后的感受以及本可以深入思考的機會。當時覺得聽了這本書,書中的一些思想用在了指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平時也沒下意識在乎它,做同一件事情,因為思維方式(接受了書中傳遞出來的想法)上改變了一下,做出的質量也就不一樣了。

還有聽到吳軍老師《硅谷來信》我也想過這封信聽到的東西應該運用在什么地方呢?不能白聽啊,不能白聽啊,很多時候就會白聽了。有幾封信的內容也會串聯了自己的生活,感覺挺有意思,就是你沒有白聽,你把知識于你自己的生活作了聯想而后用在自己生活中了。不過,也就那么幾次,所以我得刻意提醒自己這句話“這道理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多想一步,誒,我這個學了可以用在哪里呀?做同一件事,因為比平時多想了一步,做出來的質量也就不一樣了。

那么我寫作多想一步呢?


無戒第二期寫作訓練營第16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溫柔可愛美麗體貼的包子妹 做出決策的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京東創》,里面講到京東發展中...
    明霞菇涼閱讀 290評論 0 1
  • 遇到一個好的理論或概念,想想它還能用到其他的什么地方,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提升自己的認...
    隨意咖啡閱讀 358評論 0 0
  • ? 前陣時間,后臺有位讀者問我: 很喜歡您的文章,想冒昧地問一下:您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 這位讀者很可愛,但這個問...
    范先生說閱讀 395評論 0 2
  • 在職場上,多想一步不僅意味著你躲開了一支箭,更意味著你掌握了主動權——閃老師壞心眼語錄 小時候看過一個叫棋魂的動畫...
    timshan閱讀 627評論 12 4
  • 我們每天面臨著形形色色的問題需要解決,工作不易,生活更不易,面對問題我們往往憑借的是經驗,但結果往往是以往的經驗解...
    禾苗青青閱讀 19,930評論 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