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同事聊天,偶然的得知公司90年的小姑娘跟老公買了寶馬GT全進口系列,四十幾萬。哇塞,真的很驚訝,雙方家庭條件都一般,兩人大專同學,畢業后一開始在老家工作,對口工作很少,工資也很低,兩人合計了一下選擇上海,男方做設計,不斷的換工作升職加薪。平時還接接私活補貼家用,女方的工作相對穩定一點。
剛來上海,一直租房子,經歷了一次被盜事件,加上房東一直在漲房租,下決心買房子。一開始男方還有點不太樂意,畢竟才出來工作2年沒有多少積蓄,家里支持也不多,但女方堅定要買,最后選擇了靠著浦東機場當時被認為很偏鳥不拉屎的期房。2013年買時的總價是100萬。首付20萬辛苦湊齊,剩下的住房公積金還貸。他們的裝修也是貸款的。目前還在還貸中。房子到現在2016年10月已經漲到了300萬了,那邊正在規劃上海東站,醫院等等項目,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完善。(因此現在有個段子:在一線城市買房的要多謝老婆和丈母娘,身價一下子漲了)
因為生了小孩需要經常用車,前段時間還說愿望是買寶馬,想不到上周去看車子,直接訂了寶馬進口系列。當然也是貸款。很佩服他們的行動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說買就買,壓力肯定是有的。但他們轉化為動力,工作上繼續換更高薪(老公是設計行業,工作上一直在跳)
朋友圈有一部分人一直發牢騷:窮死了,沒錢沒錢。可能真的沒錢,也有可能不敢想象一次性花那么多錢買東西。經常聽到一些時尚大咖教導:寧愿花1萬塊買奢侈品的包包,也不要花1萬在TB 買N多沒有質感,做工廉價的。我很贊同,一次性的投資出去的確會讓人舍不得,但平均使用頻率會發現還是1萬的包包更高。更重要,真正買了后會發現:其實自己也買得起,沒什么大不了的。
開頭講到的小姑娘,5年前跟老公來上海沒房沒車,跟老公一起努力,敢去想而且付出實踐,現在是有車有房一族。舍得花錢的魄力,以及享受生活的態度,對于他們拼搏的年輕一代來說反而是前進上源源不斷地動力。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制定自己的目標,把“買不起”轉換成“買得起”,不要找任何借口,不要羨慕別人厲害,遙不可及。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讓自己變得強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并不算什么,可以很云淡風輕地說:yes, I go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