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同事,每天都是面色慘白,眼睛無神地走進辦公室,隨時一副快掛的樣子,問她怎么了。她說,昨晚又加班了。
她是我們辦公室里最拼的,一個人負責了大大小小四五個崗位上的事,其中很多是她并不擅長的,看著他積極又盲目地樣子,竟然很替她惋惜。
但可怕的是,人很難主動從這種局面里,找到自身的問題,反而自我洗腦,覺得繁重的工作,是領導的一種器重。
我想到,這世上多的是,什么都想干,最后卻什么都沒干好的人。
將自己從瑣事里解放出來,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01
去年,我的一個朋友被公司解雇了,老公還差點跟她離了婚。
我朋友在這家公司,干了都快十年了,也算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
她被解雇,很多年輕的同事不理解,她自己也不太理解。
但老板是這么跟她說的:感覺你們家的事特別忙,既然這么忙,你就回去好好忙你們家的事兒吧。
她很好奇,最近家里發生的事,她沒跟任何人提過,領導是怎么知道的。
其實,根本不用人說,上班時,她動不動就往家里打電話,不是叮囑婆婆把衣服分開洗,就是讓公公開窗透氣。領導不說,但都看在眼里。
02
而她老公提離婚的原因,也是因為她事兒多。
他幾點回家,孩子吃什么,甚至她婆婆晾衣服的方式也要管。
那天晚上,他們一家人都爆發了。起因是晚餐家里買了蝦,公公在廚房里幫忙清洗,結果她看到了,跑過去說,這么洗不干凈,應該這么洗。
公公是個暴脾氣,一揮手把盆子掀翻了,當晚就收拾了行李,臨走前還說:你們家的活兒,我干不了,以后你愛怎么洗怎么洗。婆婆也趁機數落她,什么都愛管。
為了這事,她老公提了離婚。
03
她來找我哭訴的時候,倍感委屈,說自己盡職盡責地工作,不被老板待見;關心老人孩子的生活飲食,事無巨細、樣樣操心,他們一家人非但不感激,竟然還指責她的不是。
看著她憔悴不堪的臉,一頭亂糟糟的頭發,感覺她的確是很辛苦。
但她的辛苦,又都是自找的。
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想面面俱到,那么必將精疲力竭,哪頭也顧不好。
04
就像這位朋友,她想好好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又時刻管著家里的事。她自以為對工作盡心盡責,但實際上家庭瑣事已經耗去了她大部分的精力;她以為她是在關心老人孩子,實際上不過是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給別人。
其實她的焦頭爛額,毫無頭緒全寫在臉上。
而真正聰明的人,會盡可能擺脫所有可以做,但不是必須做的事。
事事都攬,實際是在給自己加壓,也是在給別人加壓。
05
平庸的人大多都不斷給自己做加法,而真正優秀的人知道如何給自己做減法。
有個叫加里·凱勒的人,用了十年創辦了一家優秀的公司,而且全公司的決策,幾乎都由他一個人說了算。
當他信心十足地認為,自己可以將業務拓展到全世界的時候,公司陷入了全盤危機。
然后他拼命向四周的人尋求幫助,希望有人可以拉他一把。
06
有一天加里·凱勒和他的導師,在一起散步,他講了很多公司現在面臨的困境,還透露了很多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日常。結果,那天散步結束,他的導師就想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標記出公司的14個關鍵職位,并把它指派給真正能勝任的人。
聽到這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加里有些不敢置信。
但他導師堅信,耶穌需要12個門徒,而他也只需要14個關鍵人。
結果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卸任了自己的CEO職位,開始專注地尋找14個關鍵人。沒想到三年后,公司就實現了盈利,而且還慢慢從一個地區性的公司迅速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的公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卸下無關緊要的瑣事,才能聚集目標。
07
其實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想要取得最好的結果,都要盡量縮小目標。
但大部分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成大事必須耗時,必經波折,結果他們將計劃安排得非常滿,日程緊張,成功卻越來越遠。其實一個人做成的事情不在多,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就是成功。
可惜人們往往好高騖遠,迷失了方向。日子一久,他們便降低了對自己的期望值,拋棄夢想,任人生枯萎。
然而應該縮小的是目標,而非人生。
寫在最后:
看著我同事,每天都處在過勞死的邊緣,我總是想到我自己。
曾經的我,跟她一樣,什么都想做,想把自己逼成全才,但事實證明什么都想做的人,什么都做不精。
而且這世上能同時精通幾個領域的人,已經算很全才了,而那些什么都想做的,最后往往把自己逼得很累,也未必有什么很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