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
青團,又稱清明果、艾米果、艾粑粑、艾糍等,是中國南方部分地區清明節時的一種小吃食物,因為其色澤為青綠,所以叫做青團。
以前人們用青團祭祖,現在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清明節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青團更多地被當作春游食品或者聚會小食。
吃青團,既是緬懷先人,又是迎接新生活。
青團靚麗的青色,傳統上是用的艾葉汁裹上糯米粉,綠綠松軟的皮兒,帶有清悠的青草香氣。
我國西南地區吃清明粑,跟青團很像。不過,它的青色是來自一種叫清明菜的野菜。清明菜又叫佛耳草、鼠曲草。
現在也還有用漿麥草汁,或者其它一些綠色蔬菜汁代替的。有些美食達人們,甚至開發出了抹茶粉的替代口味,別有一番滋味。
艾草有很多種。有一種濃烈氣味濃烈的,南方人端午節用來懸掛于大門上以避邪。還有一種氣味比較溫和的,可以食用。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為蔬菜食用。
而咸餡兒的青團,才真正稱得上是「春天的食物」。春筍丁、蘿卜丁、鮮香菇丁、鹵香豆干丁和肥瘦肉末兒的完美融合,有時還會拌入薺菜、韭菜、馬蘭頭、雞蛋,一口咬入,滿是豐富滋味縈繞在唇齒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