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牡丹園已是正午十二點了,一直沉浸在賞花的喜悅與興奮里,早已饑腸轆轆的我們卻不曾覺得。宋哥帶我們到牡丹園附近的農家樂就餐,這是一座古老的泥瓦木結構房屋,墻外掛著好幾串大紅的燈籠,簡單中倒也增添幾分喜慶與熱鬧。走進去是一個很大的廳,木結構的墻壁上掛著幾幅淡雅的山水畫,簡單的裝飾,卻顯得古樸,素凈。廳上擺有好幾張的圓桌,早已坐滿了客人,都在用餐了。老板過來招呼我們,帶我們到大廳側面的一個小房間內,才知道原來是宋哥進牡丹園前預訂的,心里不覺得感激宋哥細心周到,讓我們免受等待之苦!
不一會兒,一盤盤“山珍野味”就上桌了,餓壞了的我們,便也毫無顧忌的吃起來,只有宋哥不時的往廚房跑,還一直向我們解釋到:這里離縣城遠,條件不好,只能吃些家常菜。大有對我們招待不周之感,我們笑宋哥太客氣了!吃得最香的是老板送來的紅薯糯米飯,記憶中已有二十年不曾吃過,看我們幾個都吃得津津有味,宋哥卻搖頭自笑,我們不解。宋哥滔滔不絕向我們講述了他少年時期一段艱難歲月的經歷,在那個青黃不接的年代,家里窮,根本吃不到米飯,只能以紅薯充饑,而且紅薯是拿來刨絲曬干熬粥吃的,天天吃,以至于這么多年過去了,紅薯之傷依然記憶猶新,現在一看到紅薯就反胃,再也不敢吃了!是啊,只是我們未能身處其境,自然也就無法和宋哥身受同感了……
午餐過后,宋哥帶領我們直奔離“富之卿牡丹園”僅9公里的”天藍藍花海生態園”。
走進園中,遠遠的就看見園區右側有一片排列整齊的魯冰花,很是欣喜!魯冰花這名字打小起就很熟悉,印象中卻不曾知道她長得什么樣子,可那“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歌詞里,卻明白這花與母親有關。直到今天才知道她還有個名字叫“母親花”,之所以又叫“母親花”,是和花的種植環境有關。在臺灣,魯冰花在茶山中廣泛種植,花葉凋零后,散入塵泥悄無聲息地滋養茶樹。看似不起眼的路邊花,如同母愛一般無私,吃苦耐勞樸實而偉大的天性,“母親花”也因此得名。
這一株株魯冰花看起來像一座座小尖塔。艷麗無比,紅的熱烈,紫的浪漫,白的晶瑩……細細嗅聞,一股若有若無的幽香鉆入鼻孔,無比愜意。我默默注視著這一叢叢、一簇簇艷麗的魯冰花,喜歡之余不禁對她肅然起敬!
突然,從對面的杜鵑大棚里傳來游客歡呼驚嘆之聲,我循著聲音走進杜鵑園區,眼前著實一亮,哇!我也不禁雀躍驚嘆!這里簡直就是杜鵑的天堂,還從沒見過甚至都沒想到杜鵑花竟然有這么多個品種,可以有這么多種顏色,可以這么巧妙絕倫!看得我眼花繚亂……
她們 顏色不一姿態各異,每一盆花都恣意綻放,熱情奔放的紅,柔美多情的粉,清純潔凈的白,清幽夢幻的紫,還有艷若云霞一樹繁花的斑斕……這是一群衣著不同色彩的花中西施,她們裝扮出姹紫嫣紅的春天,讓春天走向了極致!
花枝到眼春相映,花色入面我亦醉。走進杜鵑___花中西施,驚艷了我的人間四月天;走進魯冰花(母親花),豐富了我的世界。遇見你們,真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