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德先生和賽先生大行其道。
百年后,新一代的兩位先生一時風頭無兩,堪稱絕代雙驕-Design and Technology。
在這個專利、獎項漫天,設計師、碼農亂舞的時代,不認識這兩位,還有什么樂趣。
一直以來,我常以極客自居。其實我清楚,我只是個科技愛好者,只不過,我可能有了那么一點點極客精神,而已。長期以來,在我的觀念里,極客的核心跟炫酷的技術沒有多大關系,而是用自身現有的所有能力資源去解決問題,頑固,執拗,不死不休。從解決問題這一點上看,極客早已存在,豈不就是上個時代的企業家的寫照。而不死不休,則代表了極客精神的所有。確實像我。
同時,在設計上,我也自命不凡。讀了幾本書,看了幾位大師的作品,就感覺自己已經是藝術家了。還時常以普及包豪斯主義為己任。迷戀日本的禪意和極簡主義。于是在生活中,我常常追求事物的美,或者說,要有設計感。追根溯源,其實是想借這些物來愉悅自身,以達到所追求的精致生活。就像大多數人那樣,外貌黨。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人都誤解了設計的本意,設計的核心無關線條,無關材料,甚至無關色彩,設計之所以稱之為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就像科技那樣。有了這個核心,線條,材料,顏色都成了包裹著這個核心的一環。直線或曲線,金屬或木材,黑色或白色,都為解決問題服務。舉個例子,要解決喝水的問題,我可以造一個杯子,我也可以造一個碗,我還可以用皮鞋喝水。杯子可以是玻璃的,碗可以是木頭的,鞋子可以是皮的。玻璃可以是黑色,木頭可以是榆木,皮子可以是瘋馬皮。就像科技那樣。
之所以喜歡設計,是因為通過某件作品,你可以跟設計師產生交流,當你通過一件物品捕捉到那個人的巧思時,這無疑是幸福的,畢竟這個時代,知音太少。就像上周去荷蘭,在一個小村的賓館中,我就偶遇了兩件設計。一件用來掛浴巾,一件用來放廁紙。當領會到設計師本身的思路時,我會興奮不已,居然還會去想如何改進這個設計。或許,每個設計師都該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
今年是iPod播放器發售15周年,同時亦是最后一年。Apple逐漸放棄了這條產品線。早在iPhone5時代,Apple就該把握流媒體的大勢,激流勇退,砍掉這個產品。拖了幾年,湊個15年的整數,是向設計致敬么?
不過,這才是設計和科技要做的,解決問題,以人為中心。所以,誰說設計師不是好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