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利用各種不同材料,如積木、紙箱、沙土、石塊、金屬部件等,動手進行建筑或構造的游戲,實現對周圍現實生活的反映。孩子在不斷拆裝的過程中,學習就以游戲的方式發生著。
用手思考
很多朋友都覺得孩子的能力是父母給予和影響的,我不反對但我也有一些不同的的感受。我喜歡看孩子們玩游戲,如果被邀請,我也很樂意參與,看似無章無法,其實蘊含著很多原理和智慧在其中。這讓我想起了Bob Mckim,是60、70年代創造力研究者,也是斯坦福產品專業創辦人。他很喜歡在課程里請學生們做一些練習,而這個練習我曾經在香港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也做到過,那就是“構建游戲 Construction play”。
我家有一塊專屬小子的區域,在這里他有權利任意玩耍并改造,期初是為了方便打掃以及養成他收納歸屬的習慣,后來他的游戲越來越多樣,除了放置玩具的區塊,還需要這樣一塊空地,方便他布置場景。這次小子是用廢舊紙箱進行搭建,他需要一條公路,好讓他的車子工作。
這個游戲是從他拿著筆在地板上亂畫開始的,我想很多親們應該能想象那個場景,如果家里是淺色地板,哈哈,那真的是一場災難。期初小子是在一張A4的紙上畫,但很快他發現紙的長度很有限,于是開始想辦法,找了好幾張紙拼接起來。可問題來了,紙張會亂動,車子開過去路線就不對勁了,于是他想到用膠帶粘起來。接下來,車子從停車場開出來需要一個坡道,而A4紙太軟,車子開出來的方式不是他想要的,而且車子反復開幾次,紙就破了,問題再次出現~
這時候他看起來有些焦慮和苦惱,看到他遇到問題,我也在努力揣摩他是否需要幫助,以及用什么方式可以解決...... 過了一會他終于開口了,跑過來撒嬌請求安慰及幫助。這時候,我請他告訴我這條路有什么問題呢?我知道3歲半的孩子還不能清楚的描述他遇到問題,所以我請他演示一下車子是如何在公路上開的,一邊演示一邊幫他梳理問題,于是我們決定用家里準備丟棄的紙盒來改造公路。
和小子一起拆分紙箱,合成為公路,并在使用材料中獲得數量、高度、長度、上下、左右、寬窄、厚薄、對稱等概念,取得組合、堆積、排列各種形體的經驗,促進思維發展和動手操作的習慣,形成了手腦并用的目的。
孩子的游戲,結合到了我們大人的工作(看起來也很像游戲吧,哈哈)“原型法 Prototyping”,在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及服務設計領域通常會用到。而我們使用的材料LEGO、紙板、木板等和孩子們用的也都基本一樣(根據展示要求也可以到工廠制作實體高保真模型)。
這個建筑原型,像不像孩子玩的原木積木
這個結構是同濟大學的學生們用紙箱構建的
這個飛機模型,是用薄木板制作的
這個屬于高保真原型了,里面的結構和小人都很細致
這個是LEGO建筑系列Architecture Studio
還有互聯網產品中,我們所做的原型是這樣的,看著是不是挺好玩的!
身為設計師也許是職業原因,我很清楚游戲和設計的關系,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手思考Thinking With Your Hands”,構建游戲、探索游戲、角色扮演游戲,這些都是設計師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所以請好好欣賞孩子們的游戲吧,在玩這件事情上,我們真的要像孩子們學習,他們才是天生的玩家,親們也一起和孩子想著法玩吧!越玩越聰明,越玩越年輕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