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距繁華1500
無意中聽到電臺里播放李榮浩的《不將就》,深深地為歌詞和它所表達的愛情觀所感動。
互相折磨到白頭,悲傷堅決不放手,開始糾纏之后,才又被人放大了自由,你的暴烈太溫柔,感情又痛又享受,如果我說不吻你不罷休,誰能逼我將就。
感情世界里哪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心甘情愿才是最大的溫柔。《何以笙簫默》中何以笙不也說出了“不將就”的愛情誓言嗎?
“不將就”不應該只是我們的愛情觀里,更應該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
前陣子好友晶晶想學習花藝,讓我陪著考察花藝培訓學校。大半天下來,我們只了解了兩家,但晶晶都不滿意。一家規模小且沒有實體店,老師也只有老板自己;一家則只能上大課不能針對學員個人進度進行培訓。
我想著晶晶只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并陶冶情操,并不需要像準備開花店的學員那樣學的精湛和全面,就勸她從兩家中選一家,沒必要再浪費時間去找。
但晶晶的話卻讓我感觸頗深,她說:“我學花藝是為了自己的愛好,雖然不用學得精湛,但也不想將就。這就跟我們挑選伴侶是一個道理,如果讓你將就,你可能一輩子都會過得不開心。”
這讓我想起了曾結識的一個朋友惠的故事。
惠快三十歲的時候通過相親交了一位男朋友,交往幾個月之后發現兩個人其實并不合適,本想分手作罷,奈何父母勸說,加上自己已經是大齡剩女,確實難得找,就還是結了婚。
婚后生活倒也還相處的不錯,惠很快也有了身孕。可當惠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生下女兒之后,才無意中發現老公早就在外面有人了。而且因為生的女兒,公公婆婆的態度也立馬變了。本想著離婚,可看著襁褓中可愛的女兒,惠猶豫了,加上老公再三認錯,保證以后再不會犯,惠還是跟著老公回了家。
惠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妥協不僅沒換來家庭的和睦,而是讓境況越來越糟。由于沒人照顧女兒,惠休完產假又請了長假在家,可公婆卻覺得她閑人一個,讓他們兒子受苦受累了,時常冷言冷語、罵罵咧咧;老公老實了幾個月,就又經常以加班為借口不回家。更讓惠想不到的是,一次實在是忍無可忍之后與公婆的爭吵竟然導致了老公家暴都的開始。
本來已經徹底死心的惠,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只能再一次妥協。
或許大家覺得這就是生活,有太多的不得已,為了家人,為了兒女,有時候只能將就,只能妥協,只能委屈自己。
但是,你想過沒有,你的將就、你的妥協可能根本改變不了什么,還會讓自己和家人都生活在痛苦中。
惠第二胎倒是生了個兒子,公婆傳宗接代的心愿得償,表面上是和氣了許多,日子將就著也能過,但有些傷痛已經形成,是永遠無法抹去的。長期的家庭爭吵造成大女兒性格孤僻,而且有暴力傾向;惠自己則內心痛苦,一度曾有自殺的舉動,現在如果離了心理醫生、離了安眠藥,根本就難以堅持。
試想一下,如果惠在結婚的時候不將就,可能會讓父母傷心一時,但或許就能找到相愛一生的人;如果惠在發現老公有外遇的時候不將就,可能要自己拉扯女兒長大,但至少不會整日爭吵不休,遭遇家暴;如果惠在家庭矛盾進一步激化的時候不再將就,可能自己跟女兒過的要清苦些,但至少不需要靠醫生和藥物來維持生活。
或許你會覺得這只是我的假設和臆想,不過是期望的美好罷了。現實生活,顧及家人,迫于形勢,哪有可能真的做到不將就!
但是我想說的是,其實只要你自己不愿意,沒有誰能逼著你將就,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選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