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會想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自己給自己設問,自答。 雖然看似很無聊,但是的確是一種思考,一個人價值觀的漸漸成型。 我小的時候曾想過一個問題,如果他不喜歡我,我希望他希望的是一個好女生,愿他和別人一樣、幸福。不知道從何時起,有人因為他的俊秀說他喜歡的男生,朋友們說相對于被別的女生比下去,是不是被一個異性比下去更讓女生服氣,會安慰自己說畢竟不是我不夠好,而是因為性別不同。 我卻從不這么認為,我喜歡你,我想你的人生更順遂、我不想你辛苦、不想你難過。男生喜歡男生沒什么不好,沒什么不對,這是我中學時代就知道的事。 但是我也知道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很嚴重的事情, 你會因此受到巨大的壓力,而我不想你這樣,我只愿你收獲平凡的幸福。?
這樣想來, 似乎明白了奶奶問”為什么你要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呢,大家都是這樣的, 你不可以也這樣嗎?”或是“我們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我覺得現在這樣就很好了,以前我的情況是多么苦, 你姑的情況是這么糟,而你卻可以一開始就擁有這么好的基礎,為什么不安心接受呢?”或是更急切的說“別人家都怎樣了, 你還不怎樣啊”更著急的時候是“你這樣會被人說的,別人笑話的。” 說著這么多話的奶奶和小時候的我是一樣的, 她不僅是喜歡我, 她是深愛著我。 她不想我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和別人不一樣是要被指指點點的,不想不有壓力,不想我被世俗“欺負了。” 她想你安全的活著,在主流中生活,過著大家羨慕的日子。 但是如果這都不是我所要的, 我只是為了讓別人羨慕,那我覺得自己才是真正“被欺負”了。但她不懂,她歷經風雨的60年是她的心患,她要讓她愛著的我遠離她所受過的苦,給我平凡無憂的生活。 ?她總是以她認為的好為每個人謀劃著,明知未來的變化無常,不忍你受一點點已知的苦,一心祈禱未來一切如昨。?
從小練習鋼琴的妹妹,我們只愿這是她的興趣。從不考慮作為將來升學或是擇業的選擇。 和從小練習專業羽毛球的小孩媽媽聊天,也是說不希望兒子上體校。 音樂或體育這些路都太窄了, 想要出色甚至將來想要以此為生都要付出異于常人的代價以及你不能奢望的天賦。 家長希望孩子有音樂的陶冶、有體育的鍛煉,但是寧愿你是個“庸才”,你的人生有更多的選擇。 看著郎朗、福原愛的成長之路, 你真沒有勇氣下這個決心讓孩子受這個苦,也不自信能像這些人的媽媽一樣從小給孩子這么大的指引和壓力。
朋友中有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 TA們讀完大學甚至是留學回國,父母的希望不是你一個月賺多少工資,不是想要不你像馬某某、李某某、王某某那樣創業,賺大錢,而是你去考個公務員事業單位吧。這些父母都不想孩子過得有風險,只愿TA們平凡。 也許這就是他們能給到的最深的愛。 我只愿你好好活著,你健康、開心、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