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中國父母好累好辛苦,中國的孩子好累好辛苦好缺愛。這是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常態。
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來看看父母和孩子各自的想法。
父母這邊,我們會經常聽到一個媽媽說: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我已經好幾年不買新衣服了,已經好幾年睡不好覺了,已經好幾年不看電影了,我天天陪著他,做好吃的給好喝的,我給孩子足夠的愛,我給孩子關懷,保護他,愛護他。但我好像一點也不討好?
我們來看看孩子這邊,孩子是怎么想的?有一次在外面,碰到兩個孩子,走在我的前面,無意間聽她們在聊自己的媽媽。其中一位說:“我最不喜歡我媽媽來接我放學了,每次我都覺得特別沒有面子,穿的那么難看,頭發亂亂的,有時還會穿睡衣來接我。我跟她聊天她好像也聽不懂我說什么,每次只會說叫我少關心別的,好好學習。不像我們班誰的媽媽,每次來都很漂亮。”你們聽聽,孩子希望你漂漂亮亮,孩子希望你干干凈凈 ,孩子希望和你好好聊天……
所以,出現中國家庭的常態的原因,關鍵在于父母給出愛的信號,孩子接受不到,或者是,不在同一頻道上。父母給出的東西和孩子想收到的東西,不是同一種東西。還有在給于孩子東西時,父母用的語言孩子是否能接受。正確的語言如果在孩子的心中沒有產生愛的感覺,這樣的語言就叫“正確的廢話”。
父母希望孩子有出息,樣樣優秀。只要學習好,有什么給什么,有的甚至沒什么給什么。而在孩子心里,他們最需要的,或許只是:“爸爸媽媽,請真正懂我的愛我一次,并且給我,孩子應有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