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就是這樣?將就著過下去就行了”,這句話我們聽到了多少遍,工作不算好,將就著做吧;伴侶不滿意,將就著愛吧。這樣的人生,往往也充滿了拖延、無原則的妥協(xié)、投機(jī)、無奈和糾結(jié),一眼看到底。不是說將就不可以,但在什么時候可以將就卻一定要想好。今天想吃的東西吃不到,將就吃別的;想去一個地方旅行但暫時沒時間沒錢,將就等以后再去。
但是愛一個人,不需要將就,嫁娶一個人,更不應(yīng)該將就。愛和婚姻應(yīng)該是為了自我生命的完善、生命品質(zhì)的提升,是因為兩情相悅,渴望朝朝暮暮在一起,渴望與對方共同生活、生兒育女,慢慢地相伴老去。不是因為孤獨,也不是因為年齡到了,或者顧慮到來自父母和社會的眼光。
戀愛和婚姻中的將就,是全方位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到對外的社會交往,小到床頭枕上耳鬢廝磨。洗衣做飯可以請鐘點工,但兩個人身體上的接觸卻沒辦法避免。在將就的關(guān)系里,本來是親密美好的接觸,也有可能變得如同被xx般難受。長久的關(guān)系,抬頭不見低頭見,想擺脫都不容易。明明有個人在眼前,形式上不孤單,但精神上無法溝通卻比一個人還要難過。
不能賭上婚姻為了取悅別人,拒絕相親、逼婚沒必要感到愧疚
“不愿將就”的執(zhí)著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在現(xiàn)實中并不常見。我們中有很多人的將就,往往是來自父母和社會的壓力。父母希望孩子幸福,所以讓孩子接受相親、催婚。不過,幸福的標(biāo)準(zhǔn)不一樣,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追求,封建社會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計劃經(jīng)濟(jì)時期還有組織介紹配給的婚姻。而時代變了,我們還要穿新鞋走老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