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焦慮,我們應該怎么辦?
改革開放快四十年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飛躍發展,伴隨了這種覺得飛躍,人們對新生活新世界有了充分的認識。尤其是最近的一二十年,互聯網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中國在這個方面和世界的差距非常小,甚至有個別領域還處于領先地位。加之中國人力成本較低,大量新技術新產品在中國的應用程度和范圍都特別廣特別深,因此中國人實際上比很多外國人更早的習慣了互聯網中的生活。這種互聯網中的生活除了帶給我們很多生活便利之外,也讓我們擁有了更開闊的視野,這些便捷與拓展帶來的諸多影響中有一個就是焦慮。
這種焦慮既有對金錢、對權勢、對地位的焦慮,也有對知識、對人生、對未來的焦慮。食品安全、環境、教育、醫療乃至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無一不是人們焦慮的源頭。
今天看了《鄧稼先傳》,讓我焦慮的頭腦得以滋潤了一絲清涼。老一輩科技工作者面臨的環境比我們還急迫,但是他們沒有因此亂了陣腳,而是有明確的目標,有長遠的眼光,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忍姓埋名,克服各種生活工作中的困難,最終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奇跡!
時代發生了變化,倡導這些前輩的精神并不是讓我們去照搬他們的做法,而是要學習他們面對困難與誘惑時的堅定信念!就算是最狗血的成功學,都會告訴你制定目標的重要性。我們要學會制定有意義的長遠目標,并堅定信念,在這個目標下仔細規劃,按部就班的前進。不要隨波逐流漫無目的地追隨熱點,為了各種眼前利益而亂作一團。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適度的焦慮可以讓我們隨時保持奮斗的狀態,但是過度焦慮只能讓我們迷失方向,陷入困境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