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并不只是育兒的書,也是療愈滋養大人心靈的書。養育孩子,也是一次重新對自己的養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愛哭鬼小隼》里的小隼因為愛哭而被嘲笑,因此感到羞愧,也討厭自己是個愛哭鬼,可是又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直到有一天幼兒園喜歡的老師調走了,回家和媽媽說起時,趴在媽媽的膝蓋又忍不住哭了。
媽媽慈悲溫柔的和他說:“小隼,真正悲傷時,男孩子也是可以哭得呀!”因為媽媽的一句話,小隼不再討厭自己了。再碰到別人因為哭泣而奚落自己時,他也可以勇敢的說:“就算哭了又有什么!……反倒是哭的孩子更了不起呢!”因為小隼接納了自己的情緒,由自卑轉向了自信。
《愛哭鬼小隼》對我和小新都是很重要的一本書,因為小新愛哭,而我小時候也愛哭到讓我父母抓狂,自然面對小新的哭泣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抓狂。
讀完這本書,雖然偶爾還是會跟隨記憶抓狂。但是至少讓小新知道哭泣是正常的,不是軟弱,不是媽媽生氣的源頭。媽媽之所以抓狂,是媽媽的內在記憶重復。久了他也不怎么愛哭了,除了生病時會哭。而我也能打開身心擁抱哭泣時的他了。
《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的作者錢兒媽,小新是聽著他們一家的故事長大的,是小新英語和故事語言的啟蒙,最開始聽他們的故事時,還沒有知識付費,小新三歲多一點。這本書里面的大多文字已經讀過了,依然買了回來,是微小的感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媽媽菩薩 孩子佛》特別適合和孩子一起共讀的書,推薦過很多次了。
“無論如何,媽媽都想用盡全力,把身心全然打開,深深地、深深地把你抱進懷里。”
在作者粲然的文字里,透過孩子,重逢我們的本性,慈悲與愛。